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
专家发现,近年来通过年度体检而发现胆囊长有息肉的中年人数量有上升的趋势。虽然胆囊息肉是常见多发的胆道疾病,然而对它的治疗却困扰了不少上了年纪的患者——手术治疗可消除息肉癌变的机会,然而手术的风险也是不容忽略的因素。到底是否所有胆囊息肉都需要“挨一刀”才能根治呢?
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
胆囊息肉有“真假”之分,胆囊息肉是胆道多发病之一,是胆囊黏膜上的良性隆起性病变的通称,其中有的是真正的息肉(又称腺瘤样息肉或腺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且绝大多数是单个存在的,很少出现两个或者几个并存的现象。但是有的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固醇结晶沉积(又称胆固醇性息肉)。
这种“假息肉”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绝大多数为多发,很少为单发。胆固醇性息肉是胆囊黏膜胆固醇结晶沉积,常常是体内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可能与喜欢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工作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有关。
据悉,一般B超检查时常常将这种多发的胆固醇结晶笼统地诊断为多发性胆囊息肉。但其实这类所谓多发性胆囊息肉的病人,如果在手术摘除胆囊后剖开胆囊检查,会发现里面往往没有真正的息肉,有的只是一些沉积在胆囊黏膜上的非常松软的胆固醇结晶体。
“真息肉”有恶变可能
一般而言,“假息肉”即胆固醇性息肉无肿瘤倾向,也不可能恶变,但是有可能发展成为胆囊结石或并发慢性胆囊炎。但“真息肉”胆囊腺瘤样息肉却有一定的恶变可能,往往这种息肉均较大,直径可能超过1厘米。因此“真假”息肉的准确分类对于治疗方案的选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临床工作中,胆囊息肉的患者可以没有症状,但也可以有上腹区或右上腹区闷胀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表现。少数病人还可能合并急性胆囊炎,出现胆绞痛。
小息肉不必切除
专家表示,就胆囊息肉本身来看,有着自己的特点,往往容易被非专科医生和患者忽视。首先,胆囊息肉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中,往往2~3毫米以内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都难以被发现,因此容易漏诊。
不过,在这种情形下,患者即便查出有胆囊息肉也不用过于担心,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在临床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而言,大多数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而且对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不太大,因此很多人平时都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病变,原则上不考虑手术,强调B超动态观察,每4~6个月要做1次检查,发现有增长趋势者,还可缩短复查期。
直径大于10毫米需手术
然而,虽然大多数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的,也存在部分息肉突发癌变的可能。往往到发现癌变时,大多数已经是中晚期了。据陈汝福介绍,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开始,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在癌变的过程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都没有不适的感觉,这样病情就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不知不觉中癌变。
因此,如果患者在检查中发现有以下的情形时,就要考虑“挨一刀”进行手术治疗了——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者;B超动态观察时,发现胆囊息肉体积增长较迅速;发现有胆囊息肉病变并且还伴有结石的患者等情况。
据了解,目前对于胆囊息肉的手术方式主要为胆囊切除术。如果怀疑有癌变的可能,则不宜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而应开腹施术,因为在手术的过程中,可以扩大检查范围,如发现有其他的病变,有可能扩大切除范围,如肝部分切除、肝十二指肠淋巴结清扫等
(编辑:刘一鸣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return="v"} 下一篇: {/get}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
……【查看详细】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