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和糖尿病是什么关系
急性胰腺炎后会得糖尿病吗?
胰腺的生理功能包括外分泌和内分泌,其内分泌功能是由散布在胰腺中的胰岛完成的,胰岛中的B细胞是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而胰岛素是人体内惟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胰腺炎可以引起胰腺组织的破坏,胰岛B细胞也无法幸免于难。急性胰腺炎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要看胰腺炎的程度,如果是水肿性胰腺炎,则胰腺恢复较好,细胞破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如果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则会导致大量胰岛B 细胞死亡,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不足,从而导致糖尿病。
静脉点滴葡萄糖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吗?
很多患者由于治疗需要静脉点滴葡萄糖,部分患者在输液后出现血糖升高,这种情况不能立即诊断为糖尿病。另外,在急性感染、创伤、脑血管意外、烧伤、心肌梗死、剧烈疼痛等应激状态下,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生长激素(这些激素均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等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致使血糖升高;当应激状态解除后,血糖则会降至正常。当然,如果原先就有糖耐量减低或隐性糖尿病,受到应激反应的影响或输注较大量的葡萄糖后很可能诱发糖尿病。因此,是否患有糖尿病,还需在上述疾病痊愈后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确定。
尿糖阳性一定是糖尿病吗?
糖尿病的诊断是以血糖为标准的,尿糖阳性者不一定就患有糖尿病,有许多原因可引起尿糖试验阳性:
①食后糖尿:少数正常人在摄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由于小肠吸收糖过快,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而发生糖尿,即所谓滋养性糖尿。
②肾性糖尿:肾炎、肾病等肾脏疾病,由于肾小管再吸收糖的能力减低,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者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少数妊娠妇女也可因暂时性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
③神经性糖尿:见于脑出血、脑肿瘤、颅骨骨折、脑外伤、麻醉等。这些疾病有时血糖会暂时性升高,伴有糖尿,随着病情的缓解血糖恢复正常,尿糖随之转为阴性。
④非葡萄糖尿:如乳糖尿,见于哺乳期妇女、孕妇及幼婴儿;果糖及戊糖尿,偶见于进食大量水果后,是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患。
⑤尿糖假阳性:服用大量维生素C、先锋霉素、雷米封、阿司匹林等药物后,可使尿糖呈假阳性反应。
总之,如果发现尿糖阳性,就应去进一步检查,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必要时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医生会根据这些化验结果判断尿糖阳性的原因。
使用激素也会引起糖尿病?
某些疾病的治疗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才能缓解,如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过敏性鼻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糖皮质激素能使体内糖的生成增加,去路减少,因而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或多或少会引起糖代谢的紊乱,约半数患者会出现糖尿病或糖耐量低减。这些患者可能与以下两种情况有关。一是原来就有糖耐量减低或隐性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加重了糖代谢障碍,而诱发或加重;二是原先葡萄糖代谢正常,因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而引发糖代谢障碍,即继发性糖尿病。无论哪种情况的患者,使用激素都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天气变化对糖尿病患者有什么影响?
天气变化也可以影响糖尿病病情。
恶劣天气会影响患者的情绪,使人焦虑烦躁而导致血糖波动。反之,血糖控制不好,患者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会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或导致其他疾病发生。这些继发疾病和糖尿病互相影响,使糖尿病难以控制,继发疾病也不易治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血糖比较难于控制。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寒冷,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促使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肌肉等组织对糖的吸收和利用减少,导致血糖升高。另外,圣诞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都在冬季,亲朋好友聚会,使平时做得较好的饮食控制受到破坏。冬季寒冷的天气也会使患者减少甚至停止体育锻炼,葡萄糖利用减少而导致血糖波动。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冬季更应高度重视病情的监控。
夏季气候潮湿、闷热,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也可影响血糖的控制。此外,夏季各种冷饮和水果大量上市,如果经不起诱惑,大量进食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冷饮,也会使血糖失控。
家族里从来没有人得糖尿病,我为什么会得?
研究发现,导致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多达十几种,包括遗传、年龄、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在这些因素中,各种社会环境因素占主导作用,包括过多的热量摄入、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
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但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糖尿病易感性高的人,在外界或体内环境变化时,较不携带这种基因的人更容易受到诱发而出现糖尿病。打个比喻,糖尿病的易感性好比是一粒植物的种子,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则相当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土壤、阳光、雨露等条件。离开了这些条件,生命力再强大的种子也无法萌发。近十几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这么短的时间内,国人的遗传基因不会有什么变化,改变的是社会环境。不良生活习惯多了,超重、肥胖的人多了,糖尿病发病率也就升高了。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某些糖尿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背景。国外报告,糖尿病患者的亲属中糖尿病患病率比其他人群高4~10倍,如双亲都患者糖尿病,其子女的患病率可高达25%。
总之,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遗传史,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人也并不一定都患糖尿病。您是否消除了促进糖尿病发作的各种后天因素,常常成为问题的关键。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编辑:刘一鸣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return="v"} 下一篇: {/get}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
……【查看详细】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