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胆结石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什么是肝、胆结石?
胆结石是胆汁在胆囊内和胆管内凝结产生的结石。急性发作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称“无痛性胆结石”。
肝、胆结石主要是指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发生于胆囊内;胆管结石就复杂些,可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来源于胆囊内的结石移动,分布于胆总管;原发性胆管结石来源于胆管系统,它分为肝内胆管、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多发生于右肝后叶与左肝外叶。
胆结石形成的机理是什么?
形成胆结石的因素很多,绝大多数胆结石以胆固醇含量增多为主,或者胆红素的含量增多。之所以形成结石,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胆固醇在胆汁中呈饱和甚至过饱和状态,或是非结合胆红素在胆汁中相对增多,然后才发生一系列胆石形成的过程。如果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或者胆汁中都是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就不存在发生胆石的问题。此外,还有碳酸钙结石,和以多糖或蛋白为主的结石,但比较少见。
据介绍,胆固醇在胆汁中过饱和是胆固醇发生结晶和沉淀的前提,而胆固醇的溶解取决于胆盐和卵磷脂的相对浓度。此外,年龄、性别、饮食和体质,也是使胆固醇含量绝对增加的原因。胆汁酸的排泌减少,胆囊对胆盐和卵磷脂的吸收,以及由胆道梗阻引起的胆汁淤滞,都可以导致胆固醇的含量相对增加。对于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增加,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来自组织的内源性葡萄醛酸苷酶的活性很低,故从肝脏分泌出来的结合胆红素并不容易被水解,胆汁感染,PH值降低至4.6左右,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强,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与钙离子结合成胆红素钙,沉淀而形成结石。
此外,寄生虫、异物、细菌炎性细胞、脱落的上皮、黏液以及与钙离子形成的复合物都可以形成核心,然后胆汁中的固体成分围绕着此核心沉淀下来。一些学者还认为,钙盐是胆石形成的重要成分之一,在结石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中医中药
胆结石属“肋痛”范畴
中医认为,胆结石、胆囊炎属“胁痛”、“黄疸”等范畴,是因情志不畅,过食肥甘油腻等导致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煎胆汁,凝结成石;石阻胆道,遂生诸症。不同类型的胆结石、胆囊炎因表现的症候不同而有不同的治法。
肝胆病治疗专家吴荣举特别指出,那些具有非手术适应症,特别是年老体弱、不宜手术的患者都应用中药溶石治疗。中药溶石对胆固醇结石疗效显著。多数患者通过适当中药治疗均可以得到症状缓解或消失,避免了手术风险。
我们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详细了解,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等,进行分型论治。一般情况下,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肝淤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肝阳不足型、热毒内蕴型、血淤阻滞型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将运用不同的中药或中西医疗法,效果比较明显。他说,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针对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分型,应用中药准确合理组方,实行个性化治疗,可提高有效性,避免开刀,不手术治疗取得明显效果,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疗效显著。目前,在北京、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已有20000多例患者因此受益。一些已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也取得了良好疗效。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胆囊造影、B超等检查手段,胆囊结石确诊并不难。“胆结石一旦发生,说明人体的消化系统特别是胆汁代谢方面已出现问题。”吴荣举说。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及平时的养生都非常重要。
治疗误区
手术不是唯一途径
胆囊结石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生长的;结石的数量少者单颗,多者数以百计;结石慢性刺激使胆囊壁的炎症由轻到重不断演变,严重时可进一步产生梗阻、化脓、坏疽、瘘道、癌变等并发症,因此,胆石症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千变万化。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研究患者当时的病情。
根据各种疗法的优缺点,研究哪种最适合患者当时的病情。目前认为,没有必要对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一律施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但合并梗阻、穿孔、急性发病者,一般需做手术。胆结石急性发病时,出现黄疸、腹痛、高热寒战等症状,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未发病时虽无明显症状,但结石大于1厘米、结石较多、胆囊功能不良等最好采取择期手术或者药物溶石,以免急性发作。
此外,据有关文献记载,胆囊切除后综合征发生率可高达26%-40%,胆道结石是胆囊切除后最常见的疾病,约占35%-40%,有人统计胆道残石或再生结石占胆道再手术率的50%-95%。另外胆囊内有结石把胆囊切除了,并不能解决肝内外胆道再生结石问题,因为凡是胆道系统胆汁流经的地方都可发生结石。胆囊切除,内外胆汁代谢失调,直接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消化液分泌的失衡,这种失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哪些人易患胆囊癌
据了解,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约为0.5%-1%,随着年龄增长,患胆结石病人的胆囊癌发病率很高。胆囊结石大于1厘米者,引起癌变增多,一般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的结石比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其胆囊癌的危险性增大10倍。
近些年来,由于超声扫描的普及应用,胆囊隆起性病变,包括胆囊息肉、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瘤、胆囊肌腺病以及早期胆囊癌的发现有增加。在国内经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病变中,早期癌占10%,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很差,下面一些人群应该定期检查:胆结石病人年龄超过50岁,或结石大于3厘米,有过胆囊造瘘历史,有过肿瘤家族史,有溃疡性结肠炎;胆囊壁增厚、萎缩,特别对胆囊瓷器样改变病人;胆囊隆起性病变的病人,应定期做B超随诊。
(编辑:刘一鸣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return="v"} 下一篇: {/get}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
……【查看详细】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