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糖尿病足?
当前,随着糖尿病发病逐年上升,糖尿病足部病变也日见增多,据统计,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2.8%-14.5%。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个严重致残性的病证,我国早在《黄帝内经》及汉唐时代医学家著作中已有消渴导致足坏疽的论述。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糖尿病足与眼病、肾病、心血管病并列为糖尿病四大并发症之一。目前糖尿病足坏疽很难治愈,多年来对较严重的坏疽常采取高位截肢术。因此,如何降低截肢率、病死率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关键。
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长期以来国内外都遵循Catterall(1972年)提出的“血管闭塞缺血”、“神经病变”与“感染”三因素。经过多年临床研究与实践,发现肌腱性坏死是导致糖尿病足坏疽的又一重要致病因素。
临床上辨证治疗多按下述分型进行辨证,投以方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1)皮肤变性皮损型:中医辨证多属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处方:菌陈蒿、栀子、黄芩、黄连等。外洗方:海桐皮、威灵仙、皂荚等。西药用复方咪康唑软膏、宝龙康软膏外涂。
要经常防治低蛋白血症与癣症,注意干燥、清洁,大半可避免糖尿病足坏死的发生。
(2)肌腱筋膜变性坏死型:中医辨证属湿热证。治则宜急则治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清法”;缓则治本,使用“养法”巩固疗效。基本方:茵陈蒿、苦参、栀子、黄芩、黄连、制大黄等。外洗方:中药一枝黄花、半边莲、黄精等;西药用0.5%甲硝唑湿敷。
急性期的治则,要控制发展,“湿去自缓”,单用“活血化瘀”难以控
(3)血管闭塞缺血性坏死型:①趾端浅瘀症:中医辨证属肾阳虚证,治宜益气温阳。处方:黄芪、桂枝、细辛,鹿角片、熟地、益母草等。②肢体血管闭塞坏死症:治宜清脉软坚化痰。处方:制首乌、海藻、莶草、牡蛎、蒲黄等。患足前半跖坏死,治疗后分界较快者,可作前半跖切除缝合;如高龄伴有心、脑、肾疾患,静息痛难以忍受者,可考虑早作膝下截肢术。
(4)末梢神经变性麻痹型:①寒痹治宜长期温肾益肝。处方:黄芪、首乌、熟地、山萸肉、鹿角片、五味子等。本症由于下肢感觉障碍,不知冷热,故最易烫伤及外伤感染导致形成坏死。可从筋疽原则处理。②热痹治宜养阴清络。处方:牛角片、生地、玄参、地榆、五味子、生石膏等。
(5)趾跖骨变性萎缩型:①骨萎治宜长期补肾养髓。处方:金匮肾气丸、刺五加片等。②骨痹治宜清法,分界后切除愈合。
糖尿病足坏疽一般的治疗原则为:严格控制血糖;局部清创,加强足部护理;限制活动,抗感染;血管病变缺血性足溃疡,不严重,可使用扩血管药物,严重者行血管重建术;神经性病足,应积极改善神经功能,但无论是缺血性还是神经性足溃疡,如积极保守治疗仍发生坏疽,均应及时果断予以截肢。
临床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我市访仙人,农民。患糖尿病史22年。脑梗一年。平时血糖控制不佳,入院治疗前五天,因左足背内侧被牙签刺伤,后出现了红赤肿胀,继而发生溃烂,流脓水,曾于卫生院静滴抗生素治疗,但无效,遂来中医院就诊。经检查:左足背内侧皮肤大片红肿,近内踝处皮肤溃烂,面积约2.0×1.5cm2大,向足趾方向、足跟方向及足底方向均有空腔,可探入一窦道,长约5.0cm。空腔内坏死组织多,肌腱暴露,流脓水,有恶臭味,伴有畏寒发热,四肢无力,空腹血糖13.75毫摩/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坏疽。
治疗上予以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中医外治予以清创,外敷中药,消肿止痛、祛腐生肌。西医药内外治疗以消炎抗感染,降血糖,改善血液循环。住院30天,左足背红肿消退,溃疡愈合,恢复良好出院。
(编辑:阳阳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return="v"} 下一篇: {/get}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
……【查看详细】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