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的种类
(一)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 多见于继发性尿崩症,病人多尿、多饮的症状较轻,尿渗透压可接近血浆渗透压,禁饮时可因渗透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刺激部分ADH释放,尿量开始减少,尿比重上升,但尿渗透压达不到300mmol/L,尿比重也上升不到1.020,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尿量进一步减少,尿比重和尿渗透压进一步升高。
(二)外伤后尿崩症 包括下丘脑、垂体手术后尿崩症,可发生在头部外伤和下丘脑-垂体手术后数天或立即出现,其中又可分为二种类型:
1.暂时性尿崩症:在外伤或手术过程中,分泌ADH的神经核未受到破坏,只是在伤后短时期内ADH分泌减少,出现一过性多尿、口渴、多饮,一般2~6天即可消失。
2.持久性尿崩症:属继发性尿崩症。由于外伤或下丘脑、垂体手术使视上核及神经垂体束受到严重破坏所致,多在外伤或手术后1~6天内发生,并一直持续长久。
(三)妊娠性尿崩症 由于妊娠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ADH需求量增加,故在妊娠中期出现明显的尿崩症表现,妊娠后期或分娩后可因下丘脑-垂体受到兴奋而使症状减轻。如病人有室旁核明显受累可出现子宫无力和乳汁少。
(四)肾原性尿崩症 又分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类,前者为X伴性遗传性疾病;后者多见于累及肾髓质的肾脏疾病,尤其常发生于肾髓质囊肿多囊肾、慢性梗阻性肾病及慢性肾盂肾炎。先天性者多见于男性,新生儿即出现症状者,病情严重,可影响发育,病人不但对ADH兴奋试验无反应,而且对血管加压素也无反应。
(五)家族性尿崩症 多数自幼起病,一岁以后多尿更趋明显,少部分7~8岁才出现症状,到青春期更为明显,有些人将此型归于肾性尿崩症之内,也与遗传有关,由一单纯显性基因所决定,发病原理为渗透压受体的缺陷,而不是产生ADH的缺陷。
(六)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合并尿崩症 各种原因(如下丘脑、垂体手术,肿瘤,炎症等)引起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尿崩症同时存在,此时病人多尿可减轻,尿渗透压也较其他类型尿崩症高,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和ADH的拮抗作用减轻,使ADH的缺乏现象也相应减轻所致。
(编辑:蔡旭旭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return="v"} 下一篇: {/get}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
……【查看详细】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