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与CT检查
CT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意义不大;然而有较明显的临床体征检查确诊的食管癌绝大多数属中晚期食管癌,CT检查不仅可以显示病灶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而且能观察增大的淋巴结,发现远处脏器的转移。因此,CT检查对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手段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1年Moss等提出食管癌CT分期标准:
一期CT表现为腔内肿块,食管壁无明显增厚,无纵隔蔓延或转移。
二期CT表现为食管壁增厚超过5mm,但无纵隔蔓延,脂肪层仍存在。
三期CT表现为侵犯周围组织,可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四期CT表现为有远处转移。
对于一,二期病例进行手术根治效果较好,五年存活率可达80%以上。四期患者不宜行手术治疗,只能行放射治疗与药物化疗。对于三期患者半数以上不能手术治疗,应先行放射治疗或药物化疗后,再选择性行手术治疗。
CT对食管癌灶的显示与食管钡餐及食管镜比较,CT 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显示管壁的厚度和管壁处的界面,可直接进行厚度测量,对病变长度的估价与食管钡餐基本一致,但管外肿块只有CT才能显示。
CT对食管癌扩展的估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食管缺少浆膜层,且引流淋巴异常丰富,因此易导致直接侵犯邻近脏器与转移,本组病例CT显示外侵征象的占685%。过去研究中以病变与周围组织脂肪间隙消失作为判断受侵标准,此标准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准确性较低,且肿瘤患者多消瘦,或行过放射治疗,主动脉周围常缺乏脂肪间隙。按照Picus标准,病变与主动脉接触面超过主动脉周径1/4,表明食管癌侵犯主动脉。判断心包或肺动脉受侵时,宜在与肿瘤临界段做3~5mm的薄层扫描,以减少容积效应的影响,其参考标准为:心包或肺动脉与肿瘤相连,甚至被肿块浸润包绕。食管癌侵犯气管,支气管时,CT敏感性相对较高,如果气管后壁向内不规则的凹入,或被肿块推压移位,可考虑有气管的受侵,主支气管与肿块分界不清且有扁平改变也应考虑受侵,上述征象者有气管,主支气管等管壁增厚,可视为气管,主支气管受侵的特征性X线表现。
总之,随着CT对食管癌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良及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可根据CT扫描结果从而有效地判断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术,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编辑:阳阳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return="v"} 下一篇: {/get}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
……【查看详细】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