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预防红眼病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传染性极高的急性病毒性眼病。急性期红眼病患者眼分泌物中所含的大量病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及经水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例如:通过接触有眼分泌物的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或是通过接触有眼分泌物的毛巾、脸盘、水等物而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痊愈后很少重复感染。有报道显示,病后获得免疫时问的长短不一,部分人存在终生免疫的能力。
红眼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天,可短至数小时,也可长至4~5天;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膜水肿、充血,眼球异物感、怕光、流泪、眼痒、眼痛,眼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增多等,一般为双眼受累,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多为2~7天,个别可长达月余。愈后良好,一般不留后遗症。
由于红眼病患者在前驱期(即眼部有异物感而眼结膜尚无明显充血时)已开始有传染性,直到症状消失后才不再传染他人,故一旦发现有红眼病患者或可疑患者应立即进行合理的预防。主要措施为:①及时隔离传染源,就地集中隔离,既便于治疗又可防止疾病的扩散。②利用板报、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尽早预防。③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擦眼、勤洗手;流行期间,不借用他人毛巾或使用公共场所毛巾。④针对对肠道病毒对热、干燥、紫外线敏感的特点,对患者所用毛巾、脸盆等物品可采用热水浸烫后放在阳光下曝晒的办法进行消毒。⑤加强对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落实好各项卫生制度,公用盆池要严格消毒,工作人员发病后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⑥流行发生后应立即关闭游泳池及浴室大池,减少经水传播的可能性,一律淋浴及用流水洗脸。⑦流行期间不宜推行集体性滴眼药预防或用盐水洗眼,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红眼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除多采用病毒唑等抗病毒滴眼液及环丙沙星、利福平、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外,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中药疗法:小医认为红眼病属“暴发火眼”,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口服及洗眼。单方可为银花15克、川椒12克、黄芪12克、板兰根15克、鱼腥草15克、菊花20克、黄柏12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留少许药液冷却后加少量食盐,洗眼。②点刺放血疗法:常取中冲穴,常规消毒后点刺,稍加挤压出血3~5滴。眼痛肿胀明显者,可加用太阳穴点刺出血。1日1次。③耳针疗法:主穴取双耳耳垂部结节状压痛点,如测不出压痛点则取眼穴,眼痛肿胀明显者加太阳穴,结膜充血明显者加攒竹穴,每个穴位点刺挤血4~5滴,严重者可挤10滴左右。1日1次。④口服病毒唑、西咪替叮、维生素C、维生素B6、牛黄解毒片等药物:西咪替叮有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可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病毒感染的恢复及止痛作用;维生素B6、维生素C有增加免疫力和抗病毒作用,可增加黏膜的新陈代谢。⑤激光、针灸、穴位按摩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另外,鲜蒲公英熬汁口服、熏眼,用花椒水洗眼、用生姜片敷眼等小偏方也可一试。
(编辑:阳阳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return="v"} 下一篇: {/get}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
……【查看详细】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