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哪些偏方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3-28 14:53:54 | www.chinesejk.com

  过敏性鼻炎是鼻腔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假如过敏性鼻炎症状仅在某些特定的季节出现,则称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如常年发作,则称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有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堵、眼痒等,鼻粘膜分泌的清亮粘液,引起的后鼻滴液,常引起咳嗽,失嗅也很多见,偶尔还会有味觉减退,影响食欲。鼻堵严重时可能会引起鼻出血。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除了药物和手术外,民间有不少治鼻炎的小偏方,这些偏方如果对症,还是能够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治疗鼻炎的偏方。

  1、锻炼身体法

  过敏性鼻炎就其病理分析,是因为患者体内含有过敏源,当患者体质及身体免疫力下降后,出现过敏体质,对过敏物质适应能力下降,导致过敏症状.所以通过锻炼身体的方法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役力,增强对过敏物质的适应能力,也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方法是:跑步,健身,增加户外体育运动,身体允许的话可以锻炼后适当进行冷水浴,但要注意一定要等到不出汗时再洗.长期坚持也可有很好的疗效.我父亲就是通过锻炼冷水浴的方法只好了鼻炎的!

  2、食疗

  将蒜削除根皮装入酒坛中,再灌满醋至浸没蒜瓣为止,然后密封。一个月后启封,边食蒜、边用小口瓶装上蒜醋,每晚对准鼻孔熏半小时,能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不妨试试。

  点评:大蒜能降低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起作用的是独特辛辣味的大蒜素。吃蒜熏醋这招可以试试,反正蒜也好,醋也好,都是健康食品,不会有副作用。

  3、熏洗

  辛夷15克,双花15克,公英10克,地丁10克,防风10克,虫退5克,黄芩10克,丹皮8克,菊花8克,白藓皮10克,白附子8克,桂枝8克。将以上药物水煎取500毫升药液,趁热用药液蒸气熏鼻,熏时患者应尽量深吸气,使药蒸气进入鼻腔内。待药液变温后,即可用药液冲洗鼻腔。每日熏洗3次,连用 3~5日即愈。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平日少食辛辣及腥物,多食蔬菜水果,躲避异味,冷天应注意保暖,平时多锻炼,尽量用冷水洗脸。

  点评:上面的方法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偏方,用过此方法的人认为效果比较满意。

  4、按摩

  “搓揉穴位治疗鼻炎”的步骤是:

  (1)用双食指的外侧来回地搓鼻梁两侧的上下,共搓200下,搓揉到鼻梁有发热的感觉。

  (2)用双食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位,共揉动200下。“迎香”穴位于鼻翼根部正侧方的小凹陷处。

  (3)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右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左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分叉的凹陷处。

  点评:当鼻炎犯了时,鼻子出不上气,做完上面的按摩,鼻子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定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做,一旦鼻炎被治愈,还要坚持做下去。这样不仅可防止鼻炎的复发,而且还可以预防伤风感冒。搓揉的手法要较重,以能忍受为宜。

  5、塞药

  有许多小偏方,是用药物塞鼻子治鼻炎,这里简单介绍两个。

  (1)用细纱布卷好新鲜苔藓,塞入一侧鼻孔中,10分钟后,换另一个鼻孔。

  (2)把中药鹅不食草放入纱布中卷好,用白酒浸透后,轮流塞入鼻孔中。

  点评:用药物塞鼻子,对于鼻炎引起的鼻子呼吸不畅能够起到缓解作用,但是塞个东西在鼻孔里,终究是一件令鼻子不舒服的事,所以许多鼻炎患者不喜欢这个方法。

  6、巧用葱白治鼻炎

  鼻炎虽不是什么大病 ,但常常鼻塞、流鼻涕 ,也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长期吃药不但对身体有害而且疗效不甚理想。我也曾是个鼻炎患者 ,数年来饱受其苦 ,一直在进行治疗 ,吃了很多药 ,疗效并不好 ,为此一直很苦恼。

  几年前我偶得一民间土方 ,方便易行且无副作用 ,用这个方子终于治好了我的鼻炎。现将它提供给广大鼻炎患者 ,大家不妨一试。

  治疗的药材十分常见 ,就是我们平时做菜用的葱。具体制作方法是 :新鲜生葱 ,洗净 ,取葱白 ,捣烂 ,放几小团指甲盖大小的药棉浸葱汁备用。治疗时先用棉签沾淡盐水清洁鼻孔 ,然后将浸了葱汁的小棉花团塞入鼻孔内 ,保持数分钟 ,一开始感到刺鼻 ,渐渐会失去刺激性 ,当效力消失后再换新棉团。

  每次如此塞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一天两三次 ,为方便可多备些葱汁 ,用保鲜膜密封 ,有空就做 ,治疗的同时可做其它事 ,一点儿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 ,方便得很。就我自己的实践来说 ,这个土方对急性鼻炎疗效最好。我患急性鼻炎近半年 ,用这个土方只治了一个星期就有明显好转。之后 ,每逢感冒就用这个作为辅助治疗 ,后来鼻炎就彻底痊愈了。

  我不断将该土方介绍给鼻炎患者朋友 ,屡见奇效 ,急性鼻炎好得最快 ,慢性鼻炎患者坚持治疗 ,也见症状减轻 ,逐渐好转。

(编辑:文莱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频道精彩推荐

保健
健身
减肥
美容
整形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description,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120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查看详细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NOT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120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4"}
  •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thumb!='' AND status=99 $cats11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4"}
  • {/get}
糖尿病文章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1006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胃病文章推荐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1067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382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2"}
  •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1325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2"}
  • {/get}
妇科文章推荐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653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男科文章推荐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654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