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聋的病理改变是什么
人到40岁后机体各种器官均出现老化退变,特别在感官上,以耳聋、眼花表现最为突出。老化程度可因人而异,有的50岁即呈现严重耳聋,有的80岁以上听力很好。老年聋既是生理性的,也是病理性的,受内在机体和外在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理改变
一.中耳老年性退变
如鼓膜肥厚,弹性减少,听骨关节韧带松弛或钙化,可造成传导性听力障碍。据Nixon等(1962年)报告,老人中耳退变在4kHz处听力仅丧失12dB,故影响不大。
二.内耳退变
老年内耳细胞变性表现为核分裂减少,核蛋白合成减少,细胞浆内色素及不溶性物质聚集,导致细胞变性萎缩。 Schuknecht(1955年)根据不同部位之病理改变,将老年性聋分为四种:
1.感音性聋
萎缩变性始于小儿或中年,慢性进展,多局限于蜗底基转数毫米的柯替器,早期扭曲变平,稍后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消失,仅残留基底膜,临床表现为高频听力突然下降,呈下降型曲线,语言识别率尚好。
2.神经元性聋
听神经系统神经元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基底转明显,可能向上累及更高中枢,早期不影响听力,至神经元破坏到无法有效传导信息为止。主要表现为语言识别率损害严重而纯音听力功能相对较好,两者不成比例。据Otte(1978年)研究耳蜗神经节改变发现,1~10岁时神经元细胞平均为37000,80岁后减少到20000,老年性聋者可减少到13000,这种现象可称之为老年性语言退化。
3.血管纹性聋
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聋,多在30~60岁间血管纹开始隐性进行性退变,呈斑点状萎缩,蜗尖处严重而且有囊性变,由于内淋巴循环障碍致血管纹三层细胞都萎缩变性,因此所有频率都听不到,呈低平听力损失曲线,早期语言识别率尚好,在纯音损失50dB之后,语言识别率亦明显下降。
4.耳蜗传导性聋
为Schuknecht(1974年)命名,尚无组织形态学改变证实,亦称机械性老年聋。最初出现于中年,可能为蜗管运动机制紊乱所致。主要是基底膜玻璃样变性和钙化,使膜变宽、变厚,运动僵硬而影响声波的传导。一生中如患过中耳炎、耳硬化和梅尼埃病等,则与老年性退变交织一起,形成混合性严重耳聋。
三.中枢病变
老年听神经中枢亦发生退变。Hansen(1965年)曾发现老年聋人的耳蜗核、上橄榄核、下丘及内膝状体神经节细胞都发生萎缩。Arensen(1982年)曾发现老年聋人蜗神经核细胞数为50600,约为正常数96400之半数。此类耳聋为高频上升,语言识别率及辨音方向功能低下,并丧失回忆长句的能力。
(编辑:小米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return="v"} 下一篇: {/get}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
……【查看详细】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