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斜视 或因视疲劳引起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9-20 09:42:09 | www.chinesejk.com

  在我国,视疲劳问题愈来愈突出,一方面由于我国屈光不正患病率一直较高,而屈光不正是视疲劳的主要病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的广泛普及易诱发视疲劳。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信息社会里,计算机、电视机、游戏机等视屏显示终端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随之而来出现视疲劳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目前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以病人自觉眼的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又称眼疲劳综合征。

  患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出现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等,严重者头痛、恶心、眩晕、盗汗、面涩苍白、心率慢、颈部肌肉紧张、肩部酸痛等全身症状,并常有精神萎靡、思睡、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精神症状。通俗意义上讲的视疲劳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一种眼部症状的体现。

  于是,许多患者希望通过滴用眼药水来缓解视疲劳症状。可是由于患者缺乏对眼药水的使用缺乏足够的了解,错误使用和滥用眼药水,尤其是抗生素眼药水,结果又造成了因滴用眼药水所致的眼病。

  病案:患者李某,男,30岁,某网络公司程序员。自诉双眼胀痛,伴头痛,恶心。曾使用多种抗生素眼药水,症状不得缓解。近日出现眼磨及异物感及视物模糊。门诊检查发现,角膜弥漫性点状混浊,荧光素着染,辐辏功能不足。诊断为角膜炎,给予激素眼水,人工泪液并停用抗生素眼药水。治疗一周后,眼异物感的症状缓解,视力恢复正常。辐辏功能训练半月后患者视疲劳症状消失。

  小提示:绝大多数眼药水在制备过程中,为了稳定药物的性能和较长时间不被外界微生物污染,都添加了防腐剂或赋形剂。如果使用方法不得当,这些成分会直接影响眼睛的泪液成分,改变眼表微环境,破坏眼表结构,使原本紧密连接的上皮细胞受到损害,出现角膜上皮脱落、缺损、糜烂。不但不能缓解症状,而且会加重眼睛不适感,久而久之会造成恶性循环。严重者发生角膜溃疡,甚至角膜溶解、穿孔导致失明。

  视疲劳患者眼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由于眼外肌和睫状肌代谢增加,造成代谢废物和氧自由基的增加,进一步导致视疲劳加重。适当使用抗疲劳眼药水可以缓解症状。由于花青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缓解视疲劳。国外一项研究显示73.3%的患者视疲劳症状得到缓解。表面活性剂和拟交感神经药物同样对视疲劳有缓解作用。因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视疲劳,可滴用低剂量的环戊通来缓解症状。目前市面上已出现三类防视疲劳滴眼剂:珍珠 冰片类、扩瞳类、多种成分复制剂,包括艾唯多、润洁、新乐敦、替诺、珍视明、珍珠明目、正大维他、闪亮滴眼露、诺沛眼用凝胶、维地息眼用凝胶等。对于视疲劳患者应根据不同症状,有针对性选用眼药水,对其中含有收缩血管作用成分的品种更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另外,单凭滴用视疲劳眼药水就能防治视疲劳的想法是错误的。

  防治视疲劳的注意事项

  1.有视疲劳症状时先到医院眼科检查,以排除眼病和其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视疲劳,以免延误治疗 因为许多眼病诸如青光眼、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疲劳。

  2.消除引起视疲劳的各种诱因。

  3.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一些解除视疲劳的眼药水或遵医嘱,切莫自作主张滥用眼药水。

  视疲劳的具体防治方法

  视疲劳的形成原因多样,首先应对各种器质性的病变进行治疗,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提供合理的防治方法。

  对于屈光不正的患者:应首先校正屈光不正,以较少患者的调节性视疲劳以及恢复患者调节和辐辏的平衡关系。

  对于双眼视功能不良患者:应首选视觉训练,尤其对于辐辏不足患者,视觉训练为最佳方案。 无效者选用棱镜干预或手术矫正。调节灵敏度下降者,通常采用±2.0D 或±1.5D 反转拍进行训练,提高调节灵敏度和增加调节幅度,训练无效者采用双焦或多焦眼镜代偿不足的调节用于近距离工作。

  对于VDT(视频显示终端)工作所致视疲劳的防治:主要是对工作站的调整,建立有效的人机功效。VDT所致视疲劳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注视显示器的视角,当以14°视角向下注视时,视疲劳症状会得到很大改善。舒适的VDT工作站应该采用明亮背景深色字体,采用下视姿势,观察距离在50~70cm之间。另外抗反射滤光片可有效增加眨眼频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视疲劳的发生。

  中医药整体辩证治疗观在治疗视疲劳方面也有独特的疗效,尤其是针灸、穴位按摩有较好的疗效。对顽固性视疲劳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思想开导工作,减轻视疲劳。

  由于产生视疲劳的原因复杂多样,是眼和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与环境卫生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结果,因此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是治疗视疲劳的最佳方案。

(编辑:阳阳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频道精彩推荐

保健
健身
减肥
美容
整形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description,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120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查看详细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NOT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120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4"}
  •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thumb!='' AND status=99 $cats11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4"}
  • {/get}
糖尿病文章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1006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胃病文章推荐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1067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382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2"}
  • {/get}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thumb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IN (SELECT contentid FROM phpcms_content_position WHERE posid=6) AND status=99 $cats1325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2"}
  • {/get}
妇科文章推荐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653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男科文章推荐
    {get sql="SELECT contentid,title,url FROM `phpcms_content` WHERE status=99 $cats654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8"}
  • {/get}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