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一、保守治疗 主要是对患肢的精心护理,经常保持清洁,涂敷乳膏保湿,绝对避免外伤。鞋、袜的选择也应十分注意,使之不致影响局部血流或造成皮肤损伤。对已有静息痛的患者,可采用抬高床头的斜坡床,以增加下肢血流灌注,减少肢痛发作。
对于有间歇性跛行发作的患者,应鼓励有规律地进行步行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坚持每日步行至出现症状为止,长此下去,可延长步行距离。其他如骑自行车或游泳等也是较好的运动。
有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更应积极治疗或禁戒,如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戒烟等。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肢体动脉狭窄所引起的缺血症状远不如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特别是血管扩张剂,临床上已证明对缺血性肢痛无效。肢体动脉狭窄时,在运动状态下,其狭窄的远端血管扩张而使组织的灌注压下降,而因肌肉运动所产生的组织间的压力甚至可超过灌注压。此时使用血管扩张剂将加剧这种矛盾,除非血管扩张剂可以促进侧支循环,否则不能使运动肌肉的灌注得到改善。换言之,缺血症状不可能缓解。有些临床试验证实服用己酮可可碱( pentoxifylline )可增加间歇性跛行患者的运动耐受量,但尚未得到公认。对于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长期给与前列腺素静脉用药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缺血性溃疡的愈合。
血小板药特别是阿司匹林对防止四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进展有效,但不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噻氯匹定(ticlopidine )和氯吡格雷(clopidogrel )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抗凝药肝素和华法林(warfarin)对慢性闭塞性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无效。同样,尿激酶、链激酶等也只能对急性血栓性血管闭塞有效,对慢性闭塞无效。
三、血管重建(revascularization) 包括导管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这类治疗仅选择性地应用于缺血性症状急剧加重出现休息痛并有致残危险者,或由于职业的需要必须消除症状者。
1.导管介入治疗
①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 ) ,经球囊导管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② 激光血管成形术(laser angioPlasty ) ,经导管引入激光光纤,切除粥样斑块。③ 支架植入( stent placement ) ,一般是在施行上述治疗措施后,防止再度狭窄而植入支架。主—骼动脉的PTA 治疗近期成功率可达90%~95%,三年通畅率为60%左右。术前动脉狭窄的程度直接影响PTA的疗效,术前血管完全闭塞者疗效较差。斑块切除及植入支架的远期疗效仍在观察中。
2.手术治疗
即血管旁路移植(bypass ) ,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手术的效果取决于狭窄的部位、范围和患者的一般情况。
对主—骼动脉狭窄最常用的是以编网涤纶人工血管进行主动脉—双侧股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再通率为99%,5年及10年的通畅率仍分别为90%及80%。手术的并发症有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人工血管移植处感染、远端动脉栓塞及由于盆腔自主神经的离断而造成性功能障碍等。手术死亡率为10%~30%,绝大多数是死于缺血性心脏病。
股—腘动脉狭窄以大隐静脉作旁路移植的预后最好,1年的通畅率约90%,5年通畅率达80%。手术死亡率为1%~3%。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本病无效,它只能增加患肢皮肤的供血而不能增加肌肉的供血,并不能改善预后。
(编辑:小鱼 )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asc" rows="1" return="s"} 上一篇: {/get}
- {get sql="select contentid,catid,url,title from content_content where contentid < '$contentid' and catid='$catid' order by contentid desc" rows="1" return="v"} 下一篇: {/get}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
……【查看详细】
{/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