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自我调治经期异常症状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07-17 14:31:41 | www.chinesejk.com



月经,是成熟女性的“钟摆”,一般没有什么不适。但也有少数女性出现心烦、失眠、水肿、腹痛、腰痛等一般反应外,还可能发生下列“怪病”。

1、月经疹 每逢月经来潮前2-3天出现皮肤瘙痒,疱疹、红斑或紫癜等。皮疹多发生于颜面、前胸、后背及四肢等部位,随着月经结束,皮疹和瘙痒症状便不治而愈。对月经疹和瘙痒较重影响睡眠者,可服用克敏能、赛庚啶、扑尔敏等脱敏药。

2、经前期牙痛 有的人在月经前一两周内,每吃凉拌菜或喝冷饮时,便会发生瞬间剧烈牙痛,顷刻即止。 这是因为在月经周期前,牙髓和牙周黏膜血管因生理影响而扩张充血,当牙本质受到冷的刺激后则发生阵痛。此病并非牙疾患,故无需治疗。

3、经期头痛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在月经期间,女性体内雌激素与孕酮分泌失调是经期头痛的根本原因。口服麦角胺咖啡因、谷维素或服用元胡止痛片、加消遥丸均有一定效果。

4、经期口唇疱疹 这与月经期身体抵抗力降低、体内潜伏的疱疹病毒活动有关。常在经前1-2天至行经2-3天内发生,以口唇多见,亦见于眼睑、鼻孔边缘等,可用桑树汁涂擦,不要搔抓,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5、经前鼻塞 每至月经便出现鼻塞症状。究其缘由,是鼻腔黏液上皮与女性生殖器官之间存在着生理方面的联系。卵巢激素的变化可使鼻黏膜发生充血、肿胀和渗液,从而导致鼻塞。可用鼻通或滴鼻净点鼻,每日3-5次。

6、经期咯血 有的妇女在行经前3-4天或经期可能发生咯血,待月经干净后好不治而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期咯血是因体内雌激素显著变化而引起支气管血管充血,渗透性增加的缘故。治疗这种月经病,可在医生指导下肌注黄体酮。

7、月经期美尼尔氏症 此病中年妇女多见,月经来潮时突然眩晕、耳鸣、视物旋转、恶心欲吐,一般只需卧床休息,眩晕严重者可适当用镇静剂及少量利尿药。

8、月经期心律失常 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有症状时注意多休息,适量服用镇静药。

维他命可缓解痛经

平日常服用维他命B1、B6、E可以缓和月经前紧张症的症状。至于生理前的焦虑和压力也有服用维他命C的必要。

生理痛起因的二种病症

妇科专门医生对于生理痛起因的病症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月经困难症,另一种是由于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症等妇科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月经困难症。

原发性月经困难症是在生理期间,骨盆周围充血,瘀血塞住了腹膜而有强烈的疼痛感。这多见于无生产经验的女性或子宫发育不全的女性。

一般人大多吃了镇定剂就可治好,如再补充服用维他命B,双管齐下应更快消除疼痛。因为维他命B1有缓和子宫肌肉痛的功效。引发继发性月经困难症的病症,治疗是很重要的。

维他命B6可以治疗月经前紧张症

月经前紧张症就是女性荷尔蒙的平衡恶化的状态。生理后分泌活跃的卵胞荷尔蒙和生理前分泌活跃的黄体荷尔蒙之交替如有青黄不接的现象时,会令女性产生焦急、忧郁感、乳房疼痛、肌肤粗糙和肩痛等症状。

对有这些症状的女性,维他命B6能发挥功效。而维他命B6之所以有效果,是依据下列的理由:卵胞荷尔蒙的动情激素就是卵胞受到脑的性中枢刺激,而在它的发育过程中所分泌的性荷尔蒙。这种卵胞荷尔蒙,会促进皮肤的代谢而使女性的肌肤细致,阴道富有弹性,并制造女性化的荷尔蒙,但其中最大的功能是帮助受精的卵胞着床于子宫内膜发育。所谓的黄体荷尔蒙,就是卵胞在排卵后变成黄体的空壳所分泌的荷尔蒙。它有把摄取到的营养运送到子宫内膜的作用。

维他命E对脑丘下部起作用

卵胞荷尔蒙和黄体荷尔蒙如果互相交替良好,就不会产生月经前紧张症。但如果卵胞荷尔蒙的动情激素没被代谢而滞留到排卵后,这时黄体荷尔蒙就无法正常的起作用,结果子宫就无法顺利准备下次生理期的变化,才引起焦急……。

维他命B6对以上种种症状都相当有效,因为B6会趁早代谢动情激素而把它转变成无害的物质。

在美国,很早以前就使用维他命B6来治疗月经前紧张症的焦急症状。可能因为美国的女性大多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原因。

而只要平日服用维他命E,大多也能减轻月经前紧张症的症状,那是因为维他命E可促使脑丘下部超作用所致。

如果进一步为了承受生理期前的焦急和压力,就必须大量的分泌副肾皮质荷尔蒙来解除压力,而这个时候,维他命C正是最需要的物质。

(编辑:小珊)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