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改头换面做美女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07-28 11:03:45 | www.chinesejk.com

 

  面部轮廓美是一个人形体美的首要条件和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一个人外表特征面对众人的最主要的部位。人的面部轮廓主要是由面部骨组织的形态结构作为支撑、由软组织进行充填而形成。

  女性面孔,多以小巧为美,形似蛋形,配上柳眉、杏眼、秀鼻和樱口,显得妩媚温柔;男性则宜棱角分明,状如方形,配上蚕眉、大眼、耸鼻和方口,显得刚强威武。当女性呈现方形面孔时,则英武有余,终显妩媚不足。当然,在美容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尽可以借助“上帝”的手,化“遗憾”为靓点,拥有一张俊美、玲珑的脸。

  整形美容中心面部美容项目主要分为时尚整形美容术式和非手术美容术式两类。

  时尚整形美容术式包括:

  颊脂垫切除术;下颌角成形术;隆下颌术;颧骨成形术;颏成形术;面部自体脂肪填充术;颞填充术;酒窝成型术;隆双颞除皱术;下颌角截骨整形术;面部或双下颌吸脂术;鼻唇沟抚平修复术;面部不对称矫正术;额成形术;面部瘢痕整复术;颞部填充加双颊术;面瘫修复术;颌面整形及医学美容配套工程;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整形术等。

  相关非手术医学美容术式包括:激光除鼻唇部皱纹术;激光治疗面部色斑术;激光治疗面部潮红术;激光除痣术;光子美白术;激光治疗面部红斑术;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术;激光治疗面部鲜红斑痣术;颜面部肿瘤术;中医面部按摩术;中医面部美白术;中医面部去斑术;中医面部去痣术;中医面部综合护理术等。

  磨骨改脸型的主要流程

  1.协商。术者向医生表达自己希望缩小的部位,以及想要达到的程度。医生一般会在术前对术者照X光片,甚至是磁共振,以便清楚了解其骨骼结构,然后根据个人特点,提出建议,并确定手术的方法。

  2.麻醉。分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3.切口。在口腔内侧接近下颌角或者颧骨的位置切开,从口腔内将整个面部皮肤和肌肉拉开,使肌肉与骨膜分离,把需要手术的骨头部位暴露出来,再进行磨骨手术。因为大多数血管和神经都在肌肉与皮肤连接的位置,口腔内切口,手术时器械有保护罩另外和神经还隔肌肉,故是非常安全。

  4.止血。因其创伤小出血很少,在切除骨的伤口处涂上骨蜡,起到止血作用的同时,还可帮助骨头自身恢复。

  5.咀嚼肌处理。手术后,由于咀嚼肌的骨骼承托结构发生变化,根据术者咀嚼肌的肥大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属过于肥大者,则可从后侧切除部分肌肉,以适应新的骨骼结构。

  6.缝合引流。在缝合伤口的同时安放引流管,以清除淤血,一般手术后第二天可以将引流管拔除。

  7.适当加压包扎。通过对面部包扎,既可以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还可以帮助脸部塑型。

  8.手术恢复。如果是磨骨手术,一般只需要住院一天,待引流管拔出后就可出院;而切除性的手术,会住院三天到一个星期。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给术者打适量抗生素,防止伤口感染;有时还需要注射少量激素,减少面部肿胀的程度。

  -“磨骨术”备忘录

  1.不要期望过高

  很多人以为通过“磨骨术”就能达到想象中的完美脸型,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脸型除了受到颧骨、下颌骨的影响外,整体的颅骨构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单纯削减下颌骨或者颧骨只能局部改变,如果想达到标准的瓜子脸,要对整个颅骨构造进行重组,但这样显然不切实际。

  2.手术并非即时见效

  虽然“磨骨术”是目前改脸型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也并非手术后马上就能看到效果。因为术后会有一个伤口的肿胀期,从外观上看面部宽度改变并不明显,有的甚至会更宽。这个时期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随着肿胀的消退,手术效果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3.术后合理选择饮食

  术后当天疼痛较明显,一般在两个星期或一个月后疼痛症状会消失。在这个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饮食。刚做完手术的两三天要吃流质食物,减少对骨骼和咀嚼肌的损伤。之后可以开始吃些带渣的东西。对于特别坚硬的东西,如小核桃等,术者一旦在咀嚼时发现疼痛感,就不要继续吃。通常情况下,一个月以后就可以正常饮食。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