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知识就一定能改变命运吗?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08-06 15:29:37 | www.chinesejk.com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天之骄子”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人们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时,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型“知识观”和“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社会需要就是人才!”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郑惠强说得好。随着人力资源越来越市场化,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越来越成为一种需要。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是人才,高级技工、技师等“专家型”职业劳动者也是人才。

  从今年大学生就业的一项调查看,不少不愿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有个共同的“隐衷”:学生所学知识实在不能适应所需,企业又不愿去当“提供培训和锻炼机会”的“新学校”。

  浙江现有几十所中专和职高,却没有一所开设数控技术操作专业课程。浙江大学每年都会培养一批专业数控技术人才,但数量极少,远不能满足市场所需,结果是不少用人单位从国外引进了数控机床设备,却苦于无人操纵和管理。

  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向的错位,用人单位期待与大学生期望的错位,都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今年某省近万名少数民族语种毕业生,就业因需求少只有几百人签约;江西一些民办高校就业率普遍高于当地公办高校……这些事实让一向只管“育人”的公办高校,下决心不再盲目招生和扩大规模,而是该砍的砍,该增的增。

  大学生找工作也不再仅仅靠一本学历走天下:北京178名大学毕业生近期通过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湖南、陕西等地的大学生通过在校社会实践等获得团中央、教育部颁发的素质拓展证书。这些大学毕业生似乎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今年杭州市成立了首家技师学院。“过去,我们的眼睛一直向上看,总觉得高校应该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和硕士生、博士生等研究型人才,却恰恰忽视了这样一点———离开了生产生活实践的土壤,再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也没有用武之地。”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子辰教授说。

  学习市场最需要的知识,按市场的需要选择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包括用人单位的共识。深圳去年底率先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在企业,所有劳动者统称员工。其实,在制造业发达的国家,许多在设计生产第一线的硕士、博士,也都统称为“worker”(工人),而在中国,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工人被贴上了一个特定身份的标签,现在是到了该揭掉标签的时候了!

  “深圳现象”意义很大,“知识”和“人才”的外延和内涵确实有了很多新变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主任陈宇分析说,科学和知识是生产力,技术和技能同样是生产力。任何科学和知识都必须通过技术和技能才可得到实现;任何科学和知识都只有通过处于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社会提供物品和服务的职业劳动者之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只要人们最终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物品和服务,人们就永远需要各行各业的职业劳动者。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才,一定要经过市场的选择和度量。最重要的是看市场对你的需要程度和认可程度。当一个以能力为主导,而不是以身份为主导的竞争性市场经济社会到来时,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平起平坐,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并重并举的时代也就到来了。

  当然,市场暂时认可的人才,也并不等于就可以一劳永逸。记忆大量知识,掌握大量数据———这些曾经是我们考察人才的标准,如今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你能够掌握市场所需某种技能,不仅仅靠老师教你,不是因为你是硕士、博士或者教授你就有此技能,而是说你确确实实在干中学,掌握了这个行业的窍门。但仅有技能还不够,社会、技术、产业都在进步,一个人具不具有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知识创新的能力,变得更为重要。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走向“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地结合起来。自己的结自己解,创业也是就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

  对于社会来说,急需转变教育理念和用人观念,创造一种更加公平的环境,真正保证人才战略和知识战略的顺利推进。

  只有一边吸取别人的成果和经验,一边顺应时代进行创新和创造,才能不断获取最有价值的知识,从而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编辑:凡紫蕾)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