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小心另类性病找上你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08-07 10:02:48 | www.chinesejk.com


  大家几乎都知道爱滋梅毒是性病(性传播性疾病),也有很多人知道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性冷淡等是性生理器官性疾病,却很少有人知道,性欲亢进也是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是病,我们简称它“甲减”;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病,我们简称它“甲亢”。我们把不欲进食称为厌食症,把饮食无度定义为暴食症,其实,与甲亢和暴食症一样,性欲亢进也正是一种病。

  性欲亢进又叫性欲过盛,中医称阳事易举,是指人(无论男女)性欲过旺,超过正常状态,表现为频繁的性兴奋现象,对性行为有迫切要求、性交频度增加、性交时间延长。临床上以性欲亢进而就医者较少见,这种病多数是通过性咨询或由配偶所述而发现。

  典型病例

  她,二十九岁,白领丽人,每当周末夜幕低垂时,总会独自前往酒吧勾引男人,结果往往是隔天醒来记不住身旁男人的名字;每当公司派她出差,她总会和旅馆的服务生发生关系;还以成功引诱上司和客户而感到无比快感,然而,每次暂短的快感过后,都是长久的空虚寂寞,甚至是茫然惶恐,使她陷入下一个目标的猎取中。她也有一个温柔体贴的男友,她常带着歉意祈祷男友别发现她的这一隐私,也一再暗自发誓不再重蹈覆辙,止住这种恶性循环,但她发现自己很难自制,一遇见适当时机她便不由自主地如性感小猫一样狂野淫荡。这期间她遭遇过性虐待狂和黑社会,但这些都未让她停止。后来,她因此得上了性病,还传染给了她的男友。在得知实情后,她的男友几乎要崩溃了,愤然与她分手。

  男友的分手使她猛醒。经过治疗,她才拯救了自己的灵肉迷失和心智恶疾,重新懂得性爱的真谛,也才终于能够坦然地去真正爱一个男人,并在心灵与情感的亲密交融中,有了全然不同的观感。

  性欲亢进病因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美国就有约1300万名沉溺于性而无法自拔的案例。性对他们来说就好比烟酒毒品一样使他们狂乱,一旦上瘾无法克制。性欲亢进的病因病机很复杂,主要是性中枢兴奋过程增强所致,大多属生理性改变,还有对性知识认识不足,内分泌等因素,此外,躁狂症、精神病,或某些慢性疾病也能引起性欲亢进。精神因素,如反复看色情小说或电影、热恋、受性刺激过多也是此病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追溯其生活史,竟有相当一部分人有在少年时遭遇过性侵害或性引诱的经历。其中也不乏有籍由吸引异性的目光来肯定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类患者,喜欢让自己觉得是异性倾慕的对象或觊觎的宝贝。

  中医认为,性欲亢进,为肝肾有火的信号,总不出肝家实火及肾家虚火二端,非为阴虚不能制阳、相火妄动的预兆,即为肝经实火搔扰的征象,前者必伴形瘦潮热舌红脉细,后者常兼面赤口苦舌黄脉弦,二者皆常有阳强不倒及遗精频频的共发症状。

  性欲亢进治疗

  治疗性欲亢进应首先查明其病因病证,普及性知识,正确引导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并着意培养高尚的情操,将精力主要用于学习工作中。可辅助以镇静类的药物,如安定。中医认为本病为阴虚火旺,常用滋阴降火中药来治疗,如知母、黄柏、山药、山萸肉、茯苓、生地、丹皮、泽泻、龙骨、牡蛎等,中成药可服用知柏地黄丸。

  性欲亢进预防

  1、平时要常把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中去,用正念善行和有意义的活动占据自己的心;也可培养宗教情操,以收摄散乱妄心。自制行为规范,并经常诵阅,自我警惕。

  2、多想取患艾滋病之人的苦状,生出恐惧厌离欲染之心。

  3、尽量远离异性,少攀缘接触;摄六根,不放逸性幻想,报章杂志网页非礼勿视;离染处,少去灯红酒绿的欢场;慎独处。

  4、在月初月圆,节气前后,气血旺盛或女性生理期之情绪变化时,可减食断食,摄念化之。

  5、节制饮食,少吃油腻坚果葱蒜洋葱韭菜等易上火,高营养食品和不当补药,多吃天然清淡粗食,不过饱,不饮酒,或过午不食。

  6、夜晚睡前少喝水,勿穿性感睡衣或过紧的内衣裤等。

  7、有病应及时医治。多劳苦身心,服务大众,多运动或练瑜珈疏散身心,令身心健康平衡。

  温馨提示:

  我们尊重人的灵魂,也尊重人的肉体。对人的正常生理需求不予以正视,是诸多生活悲剧的发端,然而对某些疾病的缺乏认识,也能给人带来终身遗憾。在那些因强奸轮奸诱奸等性犯罪入狱的罪犯中,可能就有很多人,只不过是已经患病很久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关怀与治疗的病人而已,在他们没侵犯他人之前,最该走进的地方应该是医院。

(编辑:南亚)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