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奶”学生该不该被开除?
据媒体报道,华南师范大学上月就学生发生性关系和破坏他人婚姻发出严厉警告:与已婚人士保持“特殊关系”的学生会被开除学籍。无独有偶,近日《重庆师范大学学生违纪处理管理规定》正在该校试行,“发现当三陪、当二奶、当二爷、搞一夜情的将开除学籍”。
这是一个让人尴尬的信息,在张艺谋“清纯女孩难找”的言论之后,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可怕的证据:女大学生确实不再“纯洁”了,并且,学校已经开始“整顿”—— “发现当三陪、当二奶、当二爷、搞一夜情的将开除学籍”。我们是该佩服大学的“大义凛然”还是为大学生的“堕落”而无奈呢?这是一个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不约而同地制定出相似的校规,肯定是有了一定的事例来作为校规的“支撑事实”的,但是,问题的要害在于:即使大学生“当三陪、当二奶、当二爷、搞一夜情”,作为大学,就仅仅是开除了事吗?除了开除之外,大学就不应进行必要的反思吗?社会就不应进行必要的反省吗?难道所谓的有悖主流道德价值选择的种种怪象都是大学生一人的“罪过”吗?
错的只是大学生,学校和社会都没有责任,这在笔者看来,就是学生“二奶”开除之类校规出台的逻辑。真的如此吗?笔者以为,有两个问题需要梳理,一是学生“二奶”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二是学生“二奶”是女大学生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原因仅仅需要大学生来抗吗?
在任何一个问题上出现偏差,在笔者看来,都有可能造成对大学生的“污名化”,或者让一个群体为一种社会的丑恶背黑锅,这不但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并且,会离我们的治疗期待越来越远,甚至陷入陷阱而不能自拔。尽管学生“二奶”有违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有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断送了大学生本身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我们仅仅能把原因归结为学生自身吗?
必须承认,学生“二奶”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诱因。正是这种事实的存在,我们不能把原因仅仅归结为大学生群体,而是应放在整个时代背景中来审视,否则,就是对真正原因的遮蔽和漠视。当下社会中,在金钱风暴的挟持下,在消费符号的鼓噪下,学生“二奶”,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物化的力量和金钱暴力的必然。就笔者的观点,学生“二奶”中的大学生仅仅是被迫的群体,是尴尬和无奈的选择。
而学校对他们开除了事,在笔者看来,则是大学的大学的自我矮化和遮蔽。一方面,忽视了大学自身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在放逐自身教化义务的同时,遮蔽了问题的实质所在。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是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中心,而非以智育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接受这种教育的人,既可以以博取诺贝尔奖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坦然地成为一个店主、职员等普通劳动者,同样可以为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感到骄傲。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最终是“培养活生生的人”。但是,在学生“二奶”开除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活生生的人”了吗?学生“二奶”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病症,单一的批判女大学生或者单一的冀望于女大学生来反抗社会的灰色,本身就是不公平,也是推卸责任的表现。
隐藏在开除逻辑背后的是大学自身责任的推卸和教化义务的有意放逐,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大学的自我矮化。
学生“二奶”:岂能只见“二奶”,不见学生!
(编辑:)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