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1931年,家境殷实的郝秉忠就读于原绥远省第二中学(现包一中的前身),而父亲是铁路工程师的张秀英亦在该校读书,当时郝秉忠在6班,张秀英在7班,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相识。1932年春,郝秉忠告别家乡转入原北平弘达中学读书,住在当时的绥远会馆,而张秀英仍留在学校读书。
这一年的秋天,华北地区第十六届运动会在河南开封举行,作为当时绥远省女子80米跨栏第一名的张秀英代表绥远省远赴开封参加该项目的比赛。路过北平时,绥远省代表队所有运动员都住在了当时的北平燕方宾馆,偶然得知这一消息后的郝秉忠特意专程去看望了他们,于是在相隔几个月后两人在他乡再次相遇。在短短几天的休整期里,让这对年轻人在交往中不断熟悉并加深了解,而且在心中暗暗滋生出一丝特别的情愫。很快,张秀英就随队赶赴开封了。比赛结束后,在返包途经北平时,张秀英又特意绥远会馆拜访了郝秉忠。在离开北平之前,两人结伴逛了一次街,并在东方照相馆拍了张合影,郝秉忠还给张秀英买了一双皮鞋,以示情怀。第二天,张秀英便回包头了,心中颇为失落的郝秉忠便把那张照片镶进一个相当精美的相框中,并放在自己在绥远会馆房间内的书桌上,日日端详,聊慰心中思念之情。
当时,已年满17岁的郝秉忠的婚事早已成为家中亲人最为关心的事情了,在北平偶遇张秀英之前,家人已开始为郝秉忠张罗着物色媳妇了,听说家境殷实的郝家欲为其子找媳妇,自然引得众多媒人上门牵线,几乎将郝家门槛儿踏破。在学校已接受先进文化教育且受新思想影响比较深的郝秉忠对此事断然拒绝,自由恋爱已成为他心中不变的信念,冲破旧习俗,自己去追求人生幸福的念头已在他年轻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而上次在北平遇到张秀英,如同在他平静的心中投入了一粒石子,从此激起一圈圈涟漪。从此,在郝秉忠心中对张秀英的思念如影随形,爱情也在那一刻开始生根萌芽。
■校长做媒 成其美事
或许是上天有意促成这桩婚事,1931年底,时任原绥远省第二中学校长贾武随绥远省教育参观团去北平参观学习。待行程完毕返包之时,贾武校长特意去绥远会馆看望在此读书的二中学生。当贾武校长走进郝秉忠的屋子时,那张郝秉忠与张秀英的合影赫然进入眼帘,当时贾武校长并未多言,只是大概询问了一下郝秉忠的学习情况后便匆匆返包。让郝秉忠意想不到的是,贾武校长回到二中后,便向张秀英了解情况,当他获悉二人的情感后,贾武校长颇感欣慰,看见自己最喜爱的两个得意弟子有此情愫,贾武校长心中自然是十分高兴,于是贾武校长当即许诺要做他们的媒人,成其美事。随后贾武校长亲自登门,向张秀英的母亲说明了情况,并希望张家能同意这门婚事。见有校长做媒,且双方家长都认为这桩婚事也算是门当户对,不久之后,郝秉忠与张秀英在双方家人的住持下,举行了订婚仪式,后经双方商量,决定在1935年张秀英初中毕业之后再举行婚礼。
1935年1月25日,在贾武校长的亲自做媒下,郝秉忠与张秀英二人的结婚典礼在当时的包头饭店举办。由于郝、张二人坚持他们的婚礼也是新事新办,不落俗套,什么要财礼、坐花轿等风俗全部不要,所以只是在结婚前几天,由郝秉忠的大哥亲自包头日报社刊登郝秉忠与张秀英结婚的通知。在结婚当天,张秀英穿上了洁白的婚纱,郝秉忠则穿上了崭新的西装,坐着当时包头惟一的一辆汽车,郝秉忠将张秀英带到了结婚礼堂。在两位伴郎和伴娘(郝、张二人的同学)以及在新娘后面提着婚纱的小孩子们的簇拥下,二人在当时的包头举办了一场盛大、新潮的婚礼。
■双双投教 育人教书
结婚以后,郝秉忠继续回到北平求学,而张秀英也到北平志成女中上高中,同住在绥远会馆。这一段时间,他们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互相鼓励,两人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1936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这就迫使张秀英辍学回到了包头。1937年7月20日,郝秉忠完成高中学业回到包头,这一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降临人间。同年10月20日包头沦陷,日本人进驻包头。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他们两年没有工作。
为了躲避特务组织的威胁,1939年郝秉忠去了丰镇一家面粉厂工作,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返回包头,这期间的漂泊和分离并未减弱二人之间的感情,相反无尽的牵挂和惦记则让他们的心走得更近。1946年春天,抱着投身教育事业的想法,郝秉忠与当时基督教徒中的人合办了一所私立小学,取名为“新光小学”。郝秉忠任校长,并献出自家20间房子让学生无偿居住和使用,一直到1952年学校收回公办为止。到了1956年他离开这所亲自创办的学校,又经过半年的培训后到新建的包头第四中学任教。此后郝秉忠分别到过包头第八中学、包头第三中学任教,1979年回到现在的包一中工作,直到70岁退休。此间的张秀英也是积极投身教育战线,先是在新光小学教书,后在金龙庙小学当教导主任,1962年调到环城路第二小学工作直至与郝秉忠同年退休。
作为无党派人士,郝秉忠也成为包头教育界的知名人物。早在解放初期,他在任新光小学校长时,就荣幸地成为包头市第一、第二届各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的特邀代表。现在,他们教的学生已经是桃李满天下,时至今日依然有他们教的学生在从经常外地回来看望俩位老人。
(编辑:邱老)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南非百岁老人的谈健康之道
- 下一篇:洪昭光 健康老年之路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