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女阴瘙痒病因多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09-16 09:07:02 | www.chinesejk.com

  女阴瘙痒亦称“阴痒”。最早见晋·(肘后方),又称外阴瘙痒。本证是皮肤病的一个有自觉症状,并不能视作一个独立的疾病。然而在很多书上将此证称之为病则是因为女阴瘙痒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疾病引起,其表现是以阴部瘙痒剧烈,日久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甚则红肿靡烂伴烦躁纳呆、夜寐不安的一组综合证候群。故称之为女阴瘙痒病。一提起女阴瘙痒,许多人认为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其实除了该病外,还有不少妇科、皮肤性病科疾病也能引起女阴瘙痒。常见的能引起女性外阴瘙痒的疾病主要有:

  外阴湿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外阴剧烈瘙痒,外阴皮肤或黏膜肥厚,呈苔藓样变。湿疹患者可伴红斑、丘疹、水疱。局限性外阴瘙痒症有少数是由糖尿病引发,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扁平苔藓大小阴唇内侧、阴道、子宫颈可见0.3~0.5cm紫红色环状损害,伴糜烂、溃疡,自觉疼痛。四肢部位多见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呈蜡样光泽,有白色网状纹(Wickham纹),伴程度不一的瘙痒。结合活检可确诊。

  黏膜白斑外阴明显瘙痒,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斑片或斑块,边界清楚。多发于绝经期的女性,好发于阴蒂、大阴唇、小阴唇的内侧。结合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外阴白斑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率为4%~10%,应积极治疗。

  女阴硬化萎缩性苔藓为外阴及肛周界限清楚的淡白色损害,晚期阴唇及阴蒂出现萎缩,阴道可狭窄,有时肛门、外阴部位的白色萎缩还可形成特殊的“哑铃”形外观。自觉瘙痒、烧灼感,偶感疼痛。

  女阴固定型药疹好发于大小阴唇,先有局部瘙痒、灼热感,继而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中心可起大疱,直径多在1~2cm,边界清楚,有明确的用药史,再次服用该致敏药物,原发部位必起更大的皮疹,且其他部位亦可出现新的皮疹。发作次数越多,则皮疹色素越深,越难退色。停药后皮疹可在1~2周消退,愈后遗留灰褐色色素沉着斑。

  女阴帕哲氏病又称女阴湿疹样癌,多发于40~60岁患者,40岁以下者罕见。皮损为外阴境界清楚的红色斑片,表面渗液结痂或角化脱屑,逐渐向四周扩大,数月或数年后形成浸润性红色斑片或斑块,呈湿疹样变,重者可形成溃疡,常伴外阴瘙痒。外阴帕哲氏病常合并宫颈癌,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自觉症状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有烧灼感,排尿时症状尤为明显,可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皮疹表现为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红肿并附有白色伪膜,去除该膜后出现糜烂或浅表溃疡,严重者小阴唇高度水肿。外阴瘙痒和凝乳块状的白带为本病的突出特点。白带真菌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芽生孢子及假菌丝。

  阴道毛滴虫病自觉外阴、阴道剧痒,有蚁走感,间有烧灼及疼痛感,白带增多,呈灰黄色泡沫状,阴道及宫颈黏膜呈草莓状外观。白带直接镜检法(湿片法或悬滴法)可找到阴道毛滴虫。

  淋病外阴瘙痒轻重不一,多由阴道分泌物异常和增多刺激局部皮肤黏膜引起。尿道感染则出现尿频、尿痛及排尿烧灼感,尿道口红肿,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宫颈感染,表现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有异味,宫颈红肿糜烂,触痛;前庭大腺感染,腺开口处红肿,疼痛,重者可形成脓肿。据统计,60%以上女性淋病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她们是重要的传染源,应积极治疗。结合淋菌培养可确诊。

  非淋菌性尿道炎本病为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不少女性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因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就诊。子宫是主要感染部位,患者无明显尿路刺激征,宫颈水肿、潮红、糜烂,其表面肥大性滤泡是该病特有的症状。沙眼衣原体感染依据病史和衣原体抗原检测或细胞培养法可确诊;支原体感染依据病史及培养出“油煎蛋”状菌落可确诊。

  尖锐湿疣外阴长出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赘生物,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仅少部分患者自觉外阴瘙痒,灼痛,伴白带增多。估计与疣体本身刺激周围组织黏膜有关,或合并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后阴道分泌物增多而引起瘙痒。依据临床和病理检查可确诊。

  阴虱大多数患者有不洁性交史。自觉症状为外阴剧烈瘙痒,夜间尤甚;阴毛被覆处由于搔抓造成抓痕、血痂,呈湿疹样变,可继发毛囊炎。患者的内裤可附着大量的铁锈色虫卵及血痂。用细密的篦子可梳下阴毛上的阴虱,置于白纸上见到蠕动的阴虱即可确诊;直接镜检法找到阴虱的成虫或卵亦可确诊。

  传染性软疣自觉阴部轻度瘙痒,阴部起粟粒大半球形丘疹,大者形如绿豆或豌豆,中央凹陷呈脐窝状,挑破顶部可挤出乳酪样物质,为软疣小体。皮疹散在分布,还可发于腹部,肩胛部,股内侧。部分患者有不洁性交史。

(编辑:小珊)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