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得了附件炎该怎么办?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0-03 09:20:59 | www.chinesejk.com

  在女性的盆腔里,子宫处于核心地位,子宫周围的一些器官,如输卵管、卵巢等就被称为子宫的附件。因此,输卵管与卵巢发了炎就叫做附件炎。

  不过,输卵管、卵巢一旦发炎,炎症往往株连子宫旁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这些部位也跟着“倒霉”,结果形成输卵管炎、卵巢炎、宫旁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等数处炎症并存,且相互影响,医生在诊断上也无法分清确切的部位,因而统称为附件炎。

  附件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附件炎最常见的两大症状是发热与腹痛,发热可高达38℃以上,并可伴有寒战。腹痛多表现为下腹部双侧剧痛,按压疼痛加剧,有时一侧下腹较另一侧痛感更重。

  慢性附件炎则无明显发热与腹痛,仅仅感觉到腰部酸胀或不适,或小腹坠胀和牵扯感,时轻时重,伴有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症状。少数患者只有腹胀、腹泻等肠道症状,或出现尿频、尿急等尿路征候,容易使你想到肠炎或尿路感染,而使真凶漏网。

  附件炎的病因

  1、性生活以及与性生活有关的活动

  性生活中以及与性生活有关的因素,如器具避孕、流产或分娩等,都可能使致病菌乘机侵入而遭受感染。不少女性婚后就是这样中招的,如使用了宫内节育器,又不注意个人卫生,给细菌入侵开了方便之门;

  或过性生活闯“红灯”——经期性交,将细菌带入;或分娩、流产后抵抗力下降,病原体经生殖道上行感染并扩散到输卵管、卵巢,继而殃及整个盆腔;或淋病等性病感染后,致病菌沿粘膜向上蔓延,引起输卵管、卵巢感染而发炎。

  2、长时间保持坐姿

  长时间坐着而缺少活动,血液循环特别是下肢血脉不畅,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影响子宫附件的正常排毒功能而发生炎症。

  3、常穿紧身裤

  紧身裤会使阴部不透气,阴道排泄物积聚,引发炎症,并上行而诱发附件发炎。

  4、其他病症引起

  体内其他部位潜藏感染病灶未经及时治疗,病原菌可经血行而流窜至输卵管与卵巢作案,以结核类感染最为常见;或盆腔或输卵管邻近器官发生炎症,如阑尾炎等,也可殃及附件,这类炎症一般局限于邻近的一侧输卵管及卵巢;或性病病原体——如梅毒、淋病等潜入生殖道。

  5、用水不科学

  用水是先会阴部再清洗肛门。如果先洗肛门再洗会阴,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入阴道,或经期使用盆浴等,病菌也会上行侵入内生殖器。

  附件炎一旦诊断明确,即应开始正规治疗。急性附件炎尤其不能耽误,理由有二:

  一是急性期治疗效果最好,容易彻底治愈;二是如果延误,形成慢性,不仅难以根治,还容易造成输卵管不同程度地粘连,招致不孕或引起宫外孕,这一点未婚女性更要注意。

  治附件炎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抗生素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首先应选用抗生素来治疗。抗生素可将残留的致病菌杀死,并可预防其急性发作。常用的药物仍为青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用法与急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相同。

  2. 组织疗法

  如胎盘组织液、胎盘球蛋白,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

  3. 物理疗法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以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以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物理治疗有短波、超短波、红外线、音频、离子透入等。但体温超过37.5℃或患生殖器结核时则不要采用理疗。

  4. 其他药物治疗

  对因慢性输卵管炎造成的输卵管阻塞,可行宫腔注射。选用庆大霉素16万单位,α-糜蛋白酶5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以2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严格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行宫腔注入,从月经干净后3天开始,隔2天注射1次,至排卵期前结束。可连续治疗3个周期。

  5. 手术治疗

  因炎症引起的较大的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对于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者,可行输卵管整复手术。对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深感痛苦,且年龄较大时,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6.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时应分清寒热虚实的不同,辨证论治。

  附件炎的预防

  预防的关键在于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及经期卫生。因炎症引起的较大的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施行手术治疗。对于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者,可施行输卵管整复手术。

  对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患者年龄较大时,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本病病情顽固,又可反复发作,常使病人精神负担较重,所以还要树立信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

(编辑:文琳)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