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要学着与骨关节炎为“伴”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0-07 15:06:37 | www.chinesejk.com

  治疗目的:生活质量好

  “其实,继发性的骨关节炎除了要针对创伤、类风湿等病因治疗外,对于骨关节炎的防治,与原发性的骨关节炎一样,所以医生将两者称为骨关节炎,治疗方法也基本相同。”李景云医师说。

  很多患了骨关节炎的人到处求医、不停吃药,为的是去“病根儿”。但专家实话实说,骨关节炎是退行性关节病,不能完全治愈;不过,虽然骨关节炎会与患者终生为“伴”,但治疗适当能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延缓进程及矫正畸形。

  “骨关节炎患者千万不要为了去‘病根儿’而‘病急乱投病’。”李景云又说。

  他告诉记者,骨关节炎发现、治疗得越早,就越能有效控制疼痛、改善生存质量,因此中老年人如果感觉到五类症状时不要轻视。一是关节疼痛及压痛:开始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二是关节僵硬:早晨关节有僵硬及“发紧”感,气压降低或空气湿度大时加重,一般约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三是关节肿大: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比较明显。四是骨摩擦音:由于软骨被破坏,关节面粗糙,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多在膝关节。五是关节无力、活动障碍:关节疼痛、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可引起关节无力,导致走路时腿常“发软”,甚至不能完全伸直或不能活动。

  长期服药:当心副作用

  目前,骨关节炎的治疗一般采用“金字塔方案”,即以锻炼、减轻体重等措施为基础,疼痛明显影响生活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物,急性发作时关节腔内注射皮质激素,有不可逆性功能障碍时做关节置换。

  李景云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因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关节炎导致的不良反应,尤其溃疡、出血、穿孔等胃肠道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因此,骨关节炎患者要知道,对骨关节炎这种需要长期用药治疗的慢性疾病,安全用药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原则。”

  保护关节:注意“减负”

  “要保护关节功能,关键是要减轻关节负荷。对于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受累关节应避免过度负荷。例如,膝或髋关节受累患者应避免长久站立、跪位、蹲位,还要避免爬楼梯、登山等运动。人们也不要排斥手杖、步行器等协助活动的器械,这对保护关节有好处。”李景云说。

  他还告诉记者:加强肌肉运动的协调和增强肌力可减轻关节疼痛症状,因此患者应注意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协调性运动和力量性锻炼。例如,一些很瘦的人,肌肉纤维力量也比较差,因此走路关节容易损害,患骨关节炎也比健壮的人严重。因此这些人尤其要在日常加强力量练习。而对于肥胖的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应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担。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行、走、站、坐都要保持良好的姿态,以减少关节畸形的发生;同时,应坚持功能锻炼、避免关节负重运动、保持各个关节的生理活动度。

  中医治疗:方法多种

  “对于,关节疼痛较重、功能受限严重、骨骼改变较轻者,关节疼痛较重但不愿意做任何西医药治疗者和膝关节骨关炎早期者,这三类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可以用中医药治疗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李景云说。以下是他举例介绍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一、温针灸

  膝关节的骨关节炎,可以用温针灸作用于膝周穴位,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操作方法:将毫针刺入血海、犊鼻、足三里穴位,得气后给予适当补泻手法;留针时,以一段长约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并点燃,待艾条燃烧完除去灰烬,将针起出。每天针灸一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二、外治法

  外洗:用当归尾、红花、透骨草、莪术、三棱、独活、海桐皮、苏木、伸筋草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有通络止痛、活血化瘀功效。

  热敷:用续断、狗脊、防己、威灵仙、川乌、草乌、透骨草、红花、花椒共研为细末,每次取50~l00克,醋调后装纱布袋热敷,有通络止痛、祛寒除湿、活血化瘀功效。

  药酒外搽:以地骨皮l00克,淫羊霍15克,蜂蜜150克,放入1升白酒中浸泡3周以上,用药酒外擦局部疼痛处,每日1次,有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三、内服中药

  中医对骨关节炎的辨证分型和治法主要分为:肝肾不足型,治宜补气血、益肝肾、温经通络,方选右归饮加减;气血虚寒型,治宜补益气血、温经壮阳,方选肾气丸加减;湿热下注型,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止痛,方选四妙散加减;风寒湿痹型,治宜祛风胜湿、温经通络,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但是,患者欲服用中药治疗时,应到正规医院请中医师辨证开方,不可自行买药治疗。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