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祛斑问题网友最关心的HOT5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0-09 14:07:24 | www.chinesejk.com

  做女人,自己的脸面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夏天的来临,预示着防晒功课已经提升到了紧急程度,而保湿、美白、抗衰老又是基础护理中的必修课。那么,怎样才能让粉嫩娇艳的容颜永远不败呢?生活家小编现在就为您提供各式的美容护肤资讯,让阳光不再可怕,让你在这个夏天露出雪白肌肤!

  Q1:我买的是依泉祛斑亮肤霜,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还不错,色斑也谈了。但我听朋友说,祛斑的产品一旦停用,色斑就会以成倍的速度增长,比以前还要厉害。请问是不是这样?祛斑产品是否需要长期使用?

  依泉祛斑亮肤霜

  A1:色斑的产生是受一定的因素影响的,如皮肤老废角质不能及时脱落、防晒没有做好、在无防护情况下长时间接受电脑辐射等等。色斑产生后,可以借助祛斑产品的力量减少黑色素生成,并加快黑色素的脱落,但并不代表这样做可以一劳永逸了,色斑淡化或者消失之后,如果恢复以前那些护肤习惯,甚至更加放松警惕,疏于照顾,色斑当然会以更快的速度重新出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即使停用了祛斑产品,也要一丝不苟地做好定期去角质、全面防晒隔离和充分的补水保湿,这样才可以长久留住均匀白嫩的肌肤。依泉祛斑亮肤霜不含激素成分,不会让皮肤产生依赖性,觉得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可以停用,做好上面所说的日常护肤即可。

  Q2:我今年22岁,脸颊上有很多斑点,应该是家族遗传的,而且越来越多。但近一年长斑部位也同时出现很多红血丝。我一直使用不同品牌淡斑精华,是否淡斑精华中都有果酸,会使皮肤角质层越来越薄,所以红血丝就出现了?我该怎么办?

  Avene 雅漾红血丝修护精华露

  A2:淡化色斑的产品中一般都含有去角质的成分,长期使用各种各样的淡斑精华,确实会使您的皮肤角质层变薄,毛细血管的韧性变弱,产生红血丝。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暂停使用所有淡斑精华,使用一些红血丝修护的产品。白天一定要注意涂抹物理防晒霜,不仅对红血丝皮肤修护有好处,还可以防止色斑持续产生和加深。

  Q3:我今年21岁,去年冬天开始两颊出现持续不退的红血丝。混合性皮肤,T区夏天较油,鼻翼白头很多,但是红血丝很严重,是否还可以定期去角质?面部红血丝、小色斑和痘印搅合在一起,能否用去红血丝产品同时用依泉那个祛斑亮肤霜来除斑点和痘印?拜谢。

  欧萃碧植物红血丝修护精华霜

  A3:从你描述的情况看,如果你可以T区和脸颊分开护理,会见效比较快。T区可以使用磨砂膏进行每周2次去角质护理,脸颊有些敏感和红血丝,可以使用红血丝精华霜和红血丝面膜进行改善。皮肤问题的改善要有耐心,一个一个解决。目前可以先解决红血丝,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例如3个月),红血丝明显改善后再对付斑点和痘印。

  Q4:我的皮肤很白,但是脸上就是有恼人的斑点,而且在白皮肤上特别明显,我一直很重视防晒,而且喜欢敷脸,但是觉得脸越敷越白,斑点更明显,只能靠遮瑕笔和粉底之类的……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FANCL 无添加美白祛斑精华液

  A4:照您的情况来看,色斑应该比较深,比较顽固,所以单纯靠美白保养的方式不能改变现状。需要使用专业的祛斑产品,针对问题的关键进行修护,而不仅仅是美白。您可以试着使用一下依泉祛斑亮肤霜,这款产品是目前市面上比较专业的真对色斑的产品,可以针对色素形成、转移和脱落的三个步骤直接作用,针对性很强,坚持使用应该对您的情况有所帮助。当然,平时的美白保养仍然很重要,使用淡斑产品的同时搭配滴水不漏的防晒工作就更完美了。

  Q5:我额头、鼻子上有些雀斑、夏天颜色深,冬天颜色浅,别人跟我说雀斑是治不好的,我希望淡化到不显眼,有办法吗?

  娇兰伊诗美焕颜遮瑕笔

  A5:雀斑属于遗传性色斑,的确较难去除。即使用强效祛斑或果酸产品强行脱斑,也只是消退一时,还会对肌肤造成伤害,而且遗传因素会使斑点重新慢慢显现出来。建议您加强防晒,控制雀斑颜色不加深,数量不增加。同时注意肌肤保湿,有助于淡化雀斑。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