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中医美容理论与审美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0-19 10:39:47 | www.chinesejk.com

祖国医学是伟大的宝库,它不仅在人的防病治病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其理论体系也蕴含丰富的医学美学价值及审美特笥对中医美容临床床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医整体观念的美学特征中医理论的美学价值在于中医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与美学整体观是相互统一的。其中包括以下向方面的特征:

  1、“天人相应”观体现了整体和谐美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而人又与自然界密切相联系,即“天人相应”。在人体内,各脏腑、皮肉筋骨脉、五官九窍等形体组织,在生理上都存在有机联系,共同完成机体统一思想的机关报陈代谢活动,在病理上又可通过经络相互影响与会谈,即内脏疾患可传变并反映于体表,而体表病变也可以影响内脏功能。同样,很多影响容貌美,形体症状瓣外在表现疾病,往往在机体内脏功能病变反映于体表的结果,这就为我们中医美容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辩证论治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人生存在于自然界中,即要通过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以保持正常生理活动,同时又受到自然界气候地理及饮食起居等客观因素对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彻云霄,因此,中医美容临床工作中,除了根据就诊者本身反映的情况外,还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环境因素,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进行中医美容诊断与治疗。总之,中医理论“天人相应”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直辖市统一的整体和谐美,“天人相应”观不仅是古人崇尚自然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科学美学思想的审美观,要关键在于天人相应观能如实地从宏观上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规律,所以它也是揭示自然美的科学观。

  2、“阴阳学说”的整体平衡美及恒动美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是古人认识事物变化的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阴阳学说应用于中医领域各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具有简洁性演绎美,简单的“阴”、“阳”二字即可作为归纳万物的要领,概括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对立统一双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在正常情况下又是相互消长与相互转化并维持在一一个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保证了自然界正常的生化收藏及生存平衡,如果阴阳的相互消长与相互转化不能维持相对平衡,则会出现反常的自然变化。“阴阳学说”就用于中医学,也同样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临床诊治疾病等方面都存在着阴阳的相五消长与转化,如果机体人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时,则人体表现为健康,而人全的健康又是保障容貌美、形体美的最基本条件,中医美容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和调节阴阳学说体现在人体健美上的整体平衡美及整体恒动美。

  3、“五行学说”的整体结构有序美五行学说是古代劳动人民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土、木、金、火五种物质的属性加以抽象推演,用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并且认为这五种物质不仅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处于不断运行变化之中,五行的正常范围的运动变化为“生克”关系。若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则为“乘侮”关系。中医应用五行学说的生克关系来归属和解释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及其五脏之间、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直辖市关系,并用五行学说的乘侮关系来解释脏腑之间的病理传变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从而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因此,中医理论的五行学说把人体描述为各组成部分配合得当,并然有序,直辖市一致,均匀舒畅的一种状态,这种具有和谐直辖市美感的理论,对中医美容医疗临床不无疑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4、“藏象学说”的整体结构协调美中医认为,内在的脏腑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都会反映于体表。脏象学说就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的联系,因而,中医所说的脏腑并非只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的概念。“藏象学说”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五官九窍、筋骨气血脉、皮肉形体等均通过经络、气血津液的联系相互直辖市,而使机体在正常情况下达到结构上严谨美、功能上和谐美、整体上协调美,这也是形体美与容貌美的重要保证,一旦腑脏腑、官窍、皮肉形体及经络气血之间的这种整体直辖市美遭到破坏而发生病变,人体的健美就会受损害,因此中医美容医疗临床就是根据“藏象学说”的整体观来确定诊断与治疗的原则。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