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中国漂流大事记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0-25 14:22:21 | www.chinesejk.com

  1.1985年尧茂书首漂长江遇难通伽峡
  1985年6月-7月,西南交通大学电教摄影员尧茂书单人在人迹罕至的长江上游漂流了1200余公里,于7月24日在长江上游金沙江通伽峡附近不幸翻船遇难。

  2.1986年的长漂壮举
  1986年6-11月,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中美联合长江上游漂流探险队漂流长江。这是人类首次全程漂完6300余公里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三支队伍共有10名队员遇难。

  3.1987年黄河漂流探险
  1987年4-9月,北京青年黄河探险科学考察队、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马鞍山爱我中华黄河漂流考察队漂流黄河。三支队伍共有7名队员遇难。不断的牺牲引发社会和国人对江河漂流探险的反思和总结,至此,除岷江、大渡河、黑龙江、塔里木河、和田河、独龙江的短程漂流活动外,中国大江河的大规模漂流探险活动沉寂了12年。

  4.1993-1994年长江源电视摄制漂流探险
  1993-1994年间,长江源电视摄制漂流探险队共三次,分别从长江两源(沱沱河、当曲)下水,漂至曲麻莱,其中,当曲为人类首漂。此次活动以漂流为载体,用摄像镜头对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和报道。

  5.1998年中美怒江(云南段)漂流

  6.1998年珠江漂流探险
  1998年6-8月,中国珠江漂流探险队漂流珠江。这是时隔12年后中国民间再次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的江河漂流探险活动。无人员伤亡。

  7.1998年中国女子长江源科考漂流探险
  1998年8月-9月,首支中国女子长江源科考漂流探险队11名女队员徒步9天挺进至长江源头海拔5400米的姜古迪如冰川,下水漂至沱沱河大桥。此次活动再次对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的变迁进行了科学考察和记录。无人员伤亡。

  8.1998年雅鲁藏布江漂流探险
  1998年9-12月,中国雅鲁藏布江科考漂流探险队于9月8日从雅江源头杰玛央宗冰川下水,漂流1500公里至雅鲁藏布大峡谷口派乡后,再由陆路沿江徒步36天,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此次活动的经费大部分由22名队员自筹。此次活动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的漂流探险活动已走向成熟和理性。相对于从前的“一寸不落”、“全程漂流”,到“珍惜生命”、“讲究科学”的理念已成为贯穿整个漂流探险活动的准则。

  9.1999年黄河源科考漂流探险
  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大陆、港、澳、台两岸三地20多名队员组成的黄河源科考漂流探险队,在黄河源区进行了漂流探险活动,探险队对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中华儿女共同树立了“黄河源”纪念碑。
10.
1999年7月15日至8月12日,一群由大学生、教师和记者组成的“兰州大学、交通银行羊皮筏子黄河漂流探险考察队”,以古老的羊皮筏子为工具,从兰州至包头对黄河流程五分之一的地区进行了29天的漂流探险考察。
这是一次艰辛的旅程,漂流路线是羊皮筏子自古以来的传统路线,也是人类历史上近50年来首次在这段黄河上采用羊皮筏子进行的一次漂流探险壮举。从兰州到包头,共历时29天,野外露宿18次,过峡谷6个,跨省(区)3个,过市县22个,水路、陆路行程2500余公里。从黄土高原到银川平原、河套平原,与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擦肩而过,一路经受暴雨、酷暑、寒风、波涛的考验,50多人全部安全、顺利抵达终点包头。


  11.2001年9-10月中美怒江(西藏段)漂流探险

  12.2002年9-10月中美雅鲁藏布江(仁庆顶峡谷段)及拉萨河漂流探险

  13.2003年中国汉江漂流探险
  2003年9-10月,由科学家、探险家、记者20余人组成的中国汉江生态文化考察漂流探险队在丹江口水库以上的汉江中上游河段约900公里区域进行了漂流探险活动,探险队还考察了沿江地区的生态、文化环境的现状。为当前的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搜集了相关资料。

  14.2004年中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科考漂流探险
  由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提出和前期策划的2004年中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科考漂流探险活动计划,  历经15天风雨,中国漂流探险队10名成员在北京时间2004年7月28日(美国西部时间27日)成功征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300多公里的激流险滩,举世闻名的大峡谷从此留下10位中国探险者漂流的印记。

(编辑:阳光)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