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发展的历史必然
积极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自身的发展,这一点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当代中医人士的共识。 然而时下也有少数人认为“纯中医、在几千年不也照样发展过来了?固而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不以为然,其实,只要简要回顾一下中医发展的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医每一个飞跃式的发展,都与汲取其当代的科学技术新成果有关。
以中医针灸发展为例,在其发展的早期,由于条件限制,只能使用石制的工具—砭石。砭石主要的作用是切割,多用于放血和排脓;到春秋战国冶炼技术发展之后,泛石才逐步被青铜、铁或其它金属制的针具所取代。细长而坚韧的金属针比砭石安全,易于操作,且可深人体内,通过一定的手法取得“得气”的效果。与砭石相联系的主要是放血和脉(血管),而与金属针相联系的是针刺和经脉;可以说,正是由于冶炼技术新成果的出现,才为我国的针刺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准备了条件。
印刷术的发明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间接促进作用。在印刷术广泛应用之前,中医的典籍只能依靠口传手抄的办法流传。唐代孙思逸所处的时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还流传不广,连博学的孙思逸也难见到全本,这是因为当时“江南诸师秘仲景之书不传”的缘故。由于手抄医书的限制,医学知识的传播准确性和速度都受到影响。印刷术在宋代被广泛用于印刷医书,经过校正的医书为各地的医学校提供了教本,民间医生也得以很容易地获取中医的经典著作,医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医学探讨的新风气, 随之而来的是金元时期的学派争鸣。
然而由于中国古代物质科学发展的水平限制, 中医的一些杰出的科学发明苗头没有能进一步扩大战果。例如宋代《苏沈良方》中所载的秋石提炼法(据考证是11世纪沈括所录),采用皂角(含皂甙)浓汁沉淀甾体化合物,因而得以从大量人尿中提出相当纯净的性激素结晶制剂——秋石。这一成就得到了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的高度评价:“这肯定是在现代科学世纪之前任何类型的科学医学中的非凡成就。”可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古代的医药化 学水平还不能揭示这一发明的伟大意义,因此,秋石的炼制技术并没有引起一连串的新发明,相反在宋以后逐渐湮没。又如明末吴又可《温疫论》中提出了“戾气” 致病说,这在中医外感疾病的病因学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可是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了解和观察细菌,吴又可的天才认识并没有使中医在传染病方面出现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的物质科学水平限制了中医的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中医在近几百年的发展步伐更加缓慢。
西方医学则不然,在其发展的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它们也属于传统医学。然而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基础医学的突破带动了整个医学的发展。而许多基础医学之所以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又是因为它们充分汲取了其当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最新成果。例如,17世纪欧洲在力学和天文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很快被运用到医学上来。医学研究者们在伽里略创制的温度计、摆钟、显微镜等仪器的基础上再加改进,制成了多种医疗器具。体温计、脉搏计等诊断用具的产生、使诊断进一步走向定量化;显微镜在医学上的广泛运用,使得人们得以深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从而促进了近代组织学、微生物学、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实验生理学在19世纪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体的生 命活动规律。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对发酵物的研究,确定了微生物对传染和发酵的作用,奠定了微生物的基础,这对传染病学和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李斯特就是根据巴斯德的发现, 创建了外科消毒防腐法,导致了此后无菌外科的诞生。巴斯德还在研究鸡霍乱和炭疽病时,首先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来减弱微生物的毒力,获得了减毒疫苗,创立了免疫学。
可以这么说,自然科学的每一项发明,都会有人尝试着应用于医学。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X射线,很快就在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化学的某些进展,促进了临床医学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检验血液、尿液及胃肠内容物,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分析化学和合成化学的新成果,带动了药物疗法的进展。依米丁、士的宁、奎宁、咖啡因等药物的提取及某些药物的合成,大大地丰富了药物学的内容。化学物质氧化亚氮(笑 气)、乙醚、氯仿的制取, 为外科学增添了有效的全身麻醉药,从而解决了外科手术中止痛这一大难题。
本世纪以来,运用其它科学技术发明来促进医学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范围也更加广泛。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导致了医学中的放射疗法的应用;激光的发现,对临床外科手术及其它医学分科均有新的促进;超声波的发现,很快应用于医学,出现了超声诊断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在医学各个领域中都引起了新的变革。总之,现代多学科的科技新进展直接而又广泛地进入医学领域,使许多复杂而又先进的 医学新发明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生物医学工程学这一崭新的领域,就是医学与生物学、电子学、化学、数学、力学、高分子化学、工程学融为一体的产物。各种“人造器官”,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主要成就和标志。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来的电子计算机辅助断层成像技术(CT),为诊断肿瘤等疾病提供了新式武器;光导纤维的发明,使得多种内窥镜的制作成为现实,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能。
西方医学的迅速发展,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它们充分运用西方科学技术促进其自身的发 展。因此,我们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医时,自然而然要经常运用西医中的一些已有成果。中医和西医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人类的医疗保健服务。虽然中西医在学术体系上有所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两种医学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我国中西医结合的长期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既然西医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比中医先行了一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有选择地予以借鉴呢?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中医,决不是赶时髦,而是关系到中医在现在条件下是发展还是萎缩的大事。可以这么说,如果中医要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进行研究将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的中医研究在建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当然包括西医)来发展自己。在这方面,中药学和针灸学已然捷足先登。以中药为例,多种中药的提纯及合成使某些中药更广泛地为世界人民服务,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我不大同意这样一种说法:“从中药里提纯出一种药物,等于就多了一味西药,等于西医从中药里又挖去一个药物。”中医和西医的研究工作都是为了整 个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是两家赌输赢,争意气。谁说中医就该永远是草根树皮熬汤药的呢? 谁说中药里就没有化学物或提纯物呢?前面提到的秋石,还有射罔、樟脑、冰片等许多药物,不是早就记载于我国的本草著作中吗?我国历代本草书中,不是也收载了一些外来药物吗?中医千百年来丰富的用药经验,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药学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因此我们自己更要加快中药研究的步伐。
针灸学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刺止痛原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 重要的进展。正是由于这些现代研究成果,现在西方某些国家的卫生管理部门已经正式承认针灸的治疗作用,针灸也被列为可以在医疗保险中报销的一种疗法。这一局面的出现当然大大提高了中医针灸在世界医学之林的地位。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中医,也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相比之下, 中药由于在质量检验及所含成分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中药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坎坷。现在西方药物的剂型是五花八门,但其共同点是朝着方便服(使)用,利于发挥药效方面改进。例如一般的咽喉炎症,有的国家已多采用局部喷药的方法给药,不用开水送服。很明显,这是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主活的需要。中药尽管也有不少剂型,但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还是汤剂。熬汤药的麻烦已使许多中外患者对吃中药望而却步。如果我们中医固步自封,保持几千年的一贯制,那怎么才能使中药在现代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可喜的是,当前我国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诊疗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中医理论的研 究。中医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经受了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也必将经受住现代科学研究的检验。建国以来对中医藏象、辨证论治、针刺原理、经络实质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这对阐明某些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发展,应该引起中医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汲取精通各门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来研究中医,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必将使中医在现代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几十年后中医可能会在中国消失
- 下一篇:中药有望解决老年痴呆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