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临产准备与安全分娩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1-17 16:13:49 | www.chinesejk.com

  

  分娩是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亲的子宫经产道排出体外的过程。孕37周之前分娩的胎儿称早产儿或未成熟儿,38―42周分娩的称为足月儿,超过42周称为过期分娩。早产和过期的婴儿围产期死亡率比足月儿高,应予预防。

  分娩不是疾病,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在医生的帮助下不定期不定期能安全分娩和照料好自己的宝宝,要用轻松的心态去迎接分娩。

  从阵痛开始到分娩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必紧张,趁阵痛的间歇可以把婴儿和自己用的东西如漱洗用具、月经用具、必要的衣物收拾好,分清哪些带去住院、哪些留着回家时用。

  临产准备

  1、临产表现

在预产期前2―3周有些孕妇会出现不规律的子宫收缩,有时几分钟一次,有时半小时以上才有一次,每次宫缩时间在30分钟以下,并不逐渐增强,反而逐渐减弱而消失,宫颈并未开大,这种情况称“假临产”。

  它会在夜间出现,使孕妇睡眠欠安。出现这种现象最好到医院检查,看看宫口是否开大。确认是假临产就可以回家好好休息,积聚精力,直到有规律的宫缩出现,且越来越强,就应马上去医院。如果曾有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或胎位不正则应提前住院。

  2、第一产程的呼吸练习

  正确的做法是在宫缩时要保持呼吸节律,使氧能吸入体内供胎儿用。产妇集中注意保持规律的深呼吸,可减轻宫缩时的疼痛和降低腹压。宫缩时切忌喊叫,因为喊叫会减少氧的吸入,对胎儿不利。

  3、肌肉枪弛训练

  可由丈夫协助,如面向左侧,上身倾斜30度采半卧位。丈夫喊口令如:屈曲踝部,放松!绷紧大脚,放松!抬左脚,放松!抬右脚,放松!抬臀部,放松!配合音乐和为导乐doula无痛分娩法。
  宫缩间歇时用深慢呼吸,宫缩强烈时可用按摩减轻疼痛,用双手在下腹部划圈,或双手从内向外地按摩下腹部,再交替地对后腰和腿部用力压按。听音乐,服从指导做动作以分散对疼痛注意。
  医生会经常查听胎心、触摸宫缩力度和定时查肛以观察宫口张开的情况,还要测血压和脉搏,必要时还会输液。产妇要有心理准备,随时配合各项检查,因为这些必要的检查是了解产妇和胎儿情况所必需的,以备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安全分娩

  1. 第二产程

  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一般不超过节小时,否则胎头长入压迫产道会使软组织受伤而致尿痿或粪瘘;胎头受压过久也会损伤和缺氧。经产妇常在几分钟到1小时内完成。由于胎儿下降压迫直肠,产妇会有排便感而出现深吸气加腹压向下推的动作,使宫腔内压达190~200毫米汞柱,推动胎儿下降和挽出。此时产妇的痛感会因主动用力而减轻,增加腹压的用力动作是平时孕妇体操锻炼的结果,可使第二产程时间缩短,减少母婴在分娩时的损伤。

  2.第二产程末期

  当胎头即将近娩出时,为防止胎儿娩出过快过猛,产妇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哈气法。轻张口,舌尖抵住下齿门牙根部,做短促的胸式呼吸,发出轻轻呼气声。这种呼气法可防止腹部再加压用力,使胎头拨露,胎头仰伸至脸部娩出过程缓慢娩出。新生儿会发出响亮的啼哭声,使肺部迅速扩张,有些婴儿还会排尿,此时医生会立即替婴儿结扎脐带,然后放在产妇怀中作第一次哺乳。

  3.第三产程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为5~15分钟,不应超过半小时。婴儿吸吮可帮助子宫收缩,使胎盘逐渐与子宫剥离,待剥离完全时再用力增加腹压,或者由助产人员轻轻揉压宫底协助胎盘娩出。

  从分娩的全过程可以看同产妇必需与医生密切合作,才能使分娩更加稳当和安全,妊娠期的许多准备工作都是在关键时期派上用场的。

  近来许多城市产妇惧怕疼痛,要求医生做剖宫产。剖宫产要有一定的指症,孕妇经过多次定期检查,医生对于胎儿的胎位、大概出生体重、是否多胎、产妇的全身情况都有所了解,如果大致正常就会劝导产妇采用自然分娩法。因为自然分娩期间胎儿经过产道的挤压和扭转,肺部的粘液会自然进入口腔,以助产人员清理后肺的扩张会更加完善,较少引起呼吸道的合并症。而且初产妇的侧切损伤也比剖宫产的损伤少,非不得已应尽量采用自然分娩。但在胎位不正、头盆径线不合、胎儿过大及宫内窒息急速抢救等异常情况下,产妇及其家属也应遵从医生的选择,作剖宫产。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