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对艾滋病有好处的中药方剂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1-26 10:34:01 | www.chinesejk.com

  在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形势十分严峻,现代中医将艾滋病视为瘟疫险症,并将其分为肺肾阴虚型、脾虚血亏型和热扰营血型等三种类型论治。

  据有关部门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约为104万人,其中20—29岁的年轻人大约占感染总数的53.6%。我国艾滋病的感染人数居亚洲第二位,居世界第十四位。因此,在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形势十分严峻。

  人类发现艾滋病近20年以来,还没有研制出抗艾滋病的疫苗。国外有人用“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但一个患者每年的医药费需要1万多美元,让人难以承受。值得庆幸的是我国中科院与泰国卫生部合作,经过15年的努力,已研制出一种抗艾滋病的纯天然中药制剂,其价格低廉,不久将投放市场。虽然,在中医古籍中无法找到对艾滋病的专题论述,但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中曾论及“好男风以致阳极,阳极则亢而亡阴”。这个论述为男性同性恋者好发艾滋病提供了罕见的古代医学病理解说。因此,现代中医将艾滋病视为瘟疫险症,并将其分为肺肾阴虚型、脾虚血亏型和热扰营血型等三种类型。现将各型艾滋病人的表现及其中医疗法介绍如下:

  一、肺肾阴虚型:

  此类艾滋病人多因肾精亏损、肾阴不足、虚火烦热、暗灼肺津而致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低热、困倦乏力、咽喉疼痛、口舌干燥、痰中带血、消瘦、自汗、脉象虚数等。

  治疗此症应以滋肾养肺为主。可把知柏地黄汤与沙参麦冬汤合用,方药可随症加减。每日煎一剂,取汁,分两次口服。

  知柏地黄汤的常用方药是:熟地20克,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柏各10克,知母15克。

  沙参麦冬汤的常用方药是:玉竹、麦冬、扁豆、沙参各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天花粉15克。

  二、脾虚血亏型:

  此类艾滋病人多因肾精亏,精病累气,气病及血,进而导致脾虚所致。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气短乏力、恶心、纳差、腹泻、心悸、消瘦、头晕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等。

  治疗此症应以补中养血为主,可把补中益气汤与归脾汤合用,方药可随症加减。每日煎一剂,取汁,分两次口服。

小编推荐:

     常吃杜仲降“三高”

     疑难杂病不妨试试中医

     中药可防治粘连性肠梗阻

     老中医公布防流感验方

  补中益气汤的常用方药是:黄芪15克,党参、白术、当归各10克,桂皮6克,炙甘草5克,柴胡、升麻各3克。

  归脾汤的常用方药是:龙眼肉、酸枣仁、茯苓、当归、远志各10克,白术9克,炙甘草5克,黄芪、党参各12克,木香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三、热扰营血型:

  此类艾滋病人多因肾阴不足、虚火燥热、热犯营血、迫血妄行而致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有高热、斑疹、吐血、咯血、出鼻血、尿血、便血,甚至有神昏谵语、抽搐、痴呆、癫痫或麻木不仁等症状。

  治疗此症应以泄热解毒、清营凉血为主,并辅以息风开窍,可选用清营汤或羚角钩藤汤或服用中成药紫雪丹或至宝丹等。

  清营汤的常用方药是:水牛角10克,黄连3克,玄参、生地、麦冬、丹参、银花、连翘各15克,竹叶5克。此药每日一剂,可分两次服用。

  羚角钩藤汤的常用方药是:羚角2克(或山羊角10克),生地、白芍、茯神各15克,川贝母、桑叶、甘草各5克,竹茹、钩藤、菊花各10克。此药每日煎一剂,分两次服用。

  针灸方法

  对上述三种类型的艾滋病人在进行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选用针灸疗法进行辅助治疗,以便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可轮流针灸以下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命门、气海、关元、肾俞、神阙、肺俞、膏肓等,驱邪解毒可针刺筑宾穴。但对于有出血或易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则应慎用或忌用针灸疗法。

  从上述各点不难看出,中医治疗艾滋病将独树一帜,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及潜力。

小编推荐:

     常吃杜仲降“三高”

     疑难杂病不妨试试中医

     中药可防治粘连性肠梗阻

     老中医公布防流感验方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