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1-30 17:28:29 | www.chinesejk.com

  

 

 2.2.1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向

  发展不仅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也包括衰退消亡的变化。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

  成人的心理也在变化,但是,变化的方向有时是进步,有时则是退步。比如,成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记忆力的变化表现为衰退。幼儿心理的变化则总是在进步。幼儿的记忆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思维的发展也不断进步;无论是心理过程或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

  幼儿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短时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例如,有的小孩在学会自己拿小勺吃饭以后,突然不好好地吃了, 把饭又撒在桌子上。有的小孩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个单词,过二个月,却不开口了。这些现象往往使年轻的父母烦恼和担忧。其实,只要耐心等待和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是孩子在前进中的倒退,他在蕴酿着新的发展。原来,不再好好吃饭的孩子正在学习新的动作技能,他发现了可以用两个手指头去捡起小东西,于是兴致勃勃地把撒在桌上的饭粒逐一捡起来;停止开口的孩子,则正在积累语言迸一步发展的力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会象河水决堤一样,忽然不断地说出许多话来。

  2.2.2 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

  幼儿心理的发展,不但有必然的方向性,而且有必然的顺序和趋势。

  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1.简单到复杂: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不完备到完备。我们知道,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完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比如,1岁半以前,儿童还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到人类特有的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秩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待各种心理过程都己完备,并形成个性时,儿童的心理就比最初复杂得多。

  (2)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或情绪态度,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或笼统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化。比如,新生儿不但对碰到他嘴唇的东西发出吸吮反应,对一切碰到他嘴附近
脸颊的东西也作出吸吮反应;后来,婴儿逐渐不作出这种笼统的反应,只在东西碰到嘴唇时才动嘴吸吮了。又如,最初孩子的情感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分,后来,逐渐分化为喜爱、高兴、快乐和痛苦、嫉妒、畏惧等等复杂而多样的情感。

  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从最初的感觉,到以后出现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表象,再发展到产生思维。思维过程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从非常具体发展到略有抽象,最后形成人类典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情绪发展过程看,最初引起情绪活动的,也是非常具体的事物,以后才是越来越抽象的事物。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展起来。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儿童心理最初是无意的,或称不随意的心理活动,即直接受外来影响所支配。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即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最初各种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后来发展到以有意性为主,即由自己的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为主;最初没有意志活动,后来逐渐形成意志,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不断提高。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受生理的制 约和局限。比如,几个月以内的孩子,其快乐和不安,主要决定于生理上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三岁儿童的注意不集中,坚持性不强,主要是由生理上不成熟所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较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的注意可连续集中3-5分 钟,4岁幼儿可集中十分钟左右,5、6岁幼儿可以集中15分钟左右。如果活动方式适宜,教育得法,6岁幼儿可以保持20分钟的稳定注意。随着儿童生理的成熟,它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和局限作用渐渐减少,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渐渐增长,四五岁儿童有时(比如在某些作业中)注意力非常不集中,有时 (比如在他自发的游戏中)又能长时间坚持集中注意。在生理发育达到足够成熟的时候,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甚至包括心理发展的速度,都和儿童心理活动本身的主动性有密切关系。

  4.从零乱到成体系: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比如,七八个月的婴儿离开妈妈时,哭得很伤心,当妈妈的身影刚刚消失,阿姨和他玩一个诱人的玩具,他立即会破涕为笑。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是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形成整体,有了系统性,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了各人特有的个性。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汽车,不论在何时何地,他的兴趣都首先集中在汽车上。
s
  幼儿心理发展始终遵循着上述趋势和路线进行。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开始分化;从具体到出现抽象概括的萌芽;从被动到出现最初的主动性;从非常零乱到出现系统性的萌芽。这种发展趋势贯穿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补充说明:《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