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产后如何让胸部继续高挺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2-14 08:49:44 | www.chinesejk.com
生产过后的妇女最担心的是莫过于身材变形该怎么办?尤其是象征女性美的胸部,更是妇女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如果已经下垂或变形,整型当然是最简便的方式,但也有其它的方式可以让胸部第二次「发育」。

就让我们从作息、饮食、运动三方面来着手吧!

  母亲这个角色是许多女孩所向往的,但由于它伴随而来的问题太多,因而常让人望而却步,其中身材变形走样就是头号问题;其实不用担心,除了整型之外,还有许多方式可以让胸部回复原来的模样,甚至还会比原来更丰满呢!

  为何产后胸部会变形?

一般来说,产后胸部变形是有可能的。

  为何产后胸部会变形?

  胸部变形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产后才会造成,或许是人类的组织老化、也或许是因为减肥节食,造成皮下脂肪不够,但一般来说,产后胸部变形是有可能的。

  以中医的观点来说,由于乳房属脾胃经,而乳头属肝经,产后因为大量失血,以及怀孕过程中母体会提供胎儿钙质,以致于耗损了肾气,会使得肝肾的气血不足。另外还有脾胃的功能不好,导致营养无法吸收,这些因素都足以造成气血不足,让乳房萎缩或下垂,所以说产后如果希望胸部回复原来的样子,就必须要从脾、肝、肾三方面来滋补。

  以西医来说,产后胸部变小与荷尔蒙有关,其原因有二个,一是脂肪变少、二是乳腺阻塞,因为荷尔蒙的影响让乳线萎缩。当然原本的体质也占了很大的因素,有些人生完小孩断奶后,胸部甚至比原来漂亮的也有,但毕竟是少数。因此产后坐月子期间的营养十分重要。

  如何预防产后胸部变形

  *饮食方面

  当然,影响产后胸部变形的原因,以体质与遗传占绝大部份,但其次与营养也很有关系;所以廖医师认为,坐月子期间除了要有充足的休息及睡眠,有利于产后气血的复原之外,尽量吃蛋白质含量多的食物,例如肉类(羊肉、牛肉、鸡肉等)、豆类、牛奶、蛋类等含高蛋白及脂肪的食物,及富含胶原蛋白,如肉皮、猪蹄、牛蹄、牛蹄筋、鸡翅等,再加上蔬菜类(每日三小盘)、水 法:

  1.上述药材以布包,略以水冲净。

  2.麻油热锅,姜爆香,加入鸡肉略炒。

  3.放入水煮沸,加入药材及适量的酒,以小火炖煮约1-2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的妇女、产后贫血、面色苍白,有头晕、心悸、倦怠、腰酸、手足冰冷。

  PS.药方中的党参、白朮、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健脾补气,当归、芍药、川穷、熟地,即四物汤能补血;黄耆补气、杜仲补肾、王不留行能通乳,气血充足,自然乳房丰满。

  丰胸鸡汤

  材料:乌骨鸡一只、桂圆三钱、枸杞三钱、当归三钱、人参二钱、苁蓉三钱、菟丝子三钱

  作法:

  1、将上述药材以布包。

  2、将乌骨鸡洗净,切块,川烫。

  3、将鸡肉炖煮半小时后,加入药材与半瓶米酒再炖煮半小时。

  功效:

  适合产后头晕、腰膝酸痛、便秘、手足冰冷的人服用。

  PS.菟丝子天然荷尔蒙的成份高,可美容、养颜、丰胸。当归桂圆补血,人参补气,枸杞滋肾阴,肉苁蓉补肾,常吃有助于促进乳腺畅通、乳房发育,调整内分泌,皮肤也会显得滋润,产后坐月子期间食用更能加速代谢、调整体质、恢复子宫收缩能力。

  *按摩篇

  廖医师也认为按摩的确对于胸部的下垂有些许抑制的效果,因此建议妇女在临睡前可以做以下的按摩,即点压与乳房有关的穴道,不但可以防止胸部下垂,还能检查出乳癌。

  1. 乳房按摩-每天起床前和临睡前,在乳房周围旋转按摩,先顺时针方向旋转、再反时针方向旋转,直到乳房皮肤微红微热为止,最后提拉乳头数次,两手掌于乳房下缘往上拍打数次。

  2. 穴位按摩-依序点压按摩以下穴点:依序为鹰窗(胃经,乳中直上乳盘上端)、乳中(乳头正中)、天池(心胞经,腋下3寸,乳头外开1寸)、乳根(胃经,乳中直下乳盘下端)、足三里(胃经,膝下3寸旁开1寸)、三阴交(脾经,内踝中点直上3寸),每个穴位按压5秒,停2秒,共按10次。

(编辑:囡囡)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