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包茎者的做爱技巧有哪些?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0-12-18 09:21:02 | www.chinesejk.com

  一、包茎的分类。

  所谓包茎,就是龟头被包在包皮内,在阴茎勃起状态下,无法自然外露。一般来说,包茎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阴茎勃起状态下,龟头无法自然外露;但阴茎萎缩状态下,包皮可剥离,令龟头外露。另一种,是病理性的,包皮和龟头因炎症而粘连。

  对于病理性包茎,做手术是毫无疑问的。因为龟头无法外露,污垢越积越多,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但是,对于前者,生理性包茎而言,完全不必做手术。须知道,在中国成年男子中,包茎比例大约在15%左右。如果包茎是一种天生的病理现象,难道有15%的比例天生就有问题?大自然会这么愚蠢么?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相信自然的选择。

  二、包茎者的日常保健。

  包茎需要手术,一个常见的理由是,包茎会导致包皮垢淤积,而导致龟头发炎。很多人认为,包茎者更容易患阴茎癌,理由也在于此。这是有道理的。脏物久不清除,总会出问题。因此,诸位包茎狼友注意了,每次洗澡的时候,一定要把龟头剥出来,仔细清洗。这对于你,还是对于你的爱人,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当然,如果你在阴茎萎缩状态下,也无法把包皮下剥,露出龟头,那马上去医院手术吧。

  三、包茎者的优势。

  朋友们,注意,有15%的成年人是包茎。有句话叫物以稀为贵。同样,占少数派的包茎者,同样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优势1:包茎者的龟头在包皮的保护之下,不会受到外界的直接刺激,如内裤、阴道等,因此,敏感度一直会有相当好的保持。而龟头外露者,由于屡受刺激,龟头的敏感度相对差很多。敏感度越高,受刺激时的感觉也会越high,当然也会越爽。这是包茎的优势之一。

  优势2:由于龟头在包皮保护之下,这样,性交时,最敏感的龟头就不会受到女性肌体肆无忌惮的挑拨,因此,包茎者只要控制得当,通常能大战数小时,尤能昂然挺立,从而使性爱双方,获得超级满足。

  优势3:女性的子宫颈(也叫花心),通常非常非常敏感。一般的女性,此处受到猝然冲击,通常不会舒爽,相反,会感觉疼痛难忍。那些色情小说里的描述,诸如命中花心,爽呆了之类,纯粹yy。当然,不排除少数猛女,可能需要铁棒冲击才爽。老衲之所以提及花心,原因在于,男人爽的时候,通常喜欢把阴茎插得极深,触及花心,若龟头外露,坚硬无比,很多女性会很痛苦;但是,对于包茎者而言,触及花心的是柔软的包皮前端 马眼,整个就像一片小羽毛,一张小鱼嘴在女性最敏感的花心挑动。那种感觉,对女性而言,只有四个字:欲仙欲死。

  四、做爱技巧

  那位说了,既然包茎这么爽,干吗有这么多人非要去做手术?原因很简单——被包皮嵌顿给吓的。激情之中,龟头奋力挤出包皮,被包皮紧箍,血流不畅,这是要出大问题的。相信很多包茎者都遇到过类似不爽事。

  解决方法说难,其实也不难。最简单方法,莫过于戴套。戴上套,就无法嵌顿了。包茎做爱新手,可以使用此招。

  但老衲此文绝非要推行戴套。不戴套包茎者如何舒爽呢?

  第一、入界宜缓。这是下棋的一句术语。就是说,关键时刻,要忍得住。前戏要做足!!!女性的阴道越湿,越润滑,阴茎的出入阻力越小,嵌顿的可能性就越低。老衲做爱,通常是mm下体汪洋大海,饥渴难耐,拼命揪住老衲佛根往里塞时才欣然而往。

  除此之外,入界宜缓,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阴茎一定要硬。龟头越硬,就越大,包皮也越不容易嵌顿。进入初始,保持阴茎最佳状态非常重要。因此,宜请mm多刺激你的敏感处,以保持阴茎的良好战斗姿态。

  第二,曲折回环。如果mm的阴道非常紧,包茎进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此时,得讲究技巧。不要一下突入阴道,而要左右上下摇摆,进出有致,让阴茎如泥鳅一样“钻”入阴道。注意,是“钻”入,而不是“插”入。mm淫水汪洋之下,你的阴茎在阴道口左右逢源,通常就能搞得她喘不过气来。再倏的一滑而入,接下来就只好紧搂你以解饥渴了。

  包茎者成功进入的标准为:在龟头躲藏在包皮的情况下,阴茎尽根而入。如果包皮外剥,龟头外露,请手工恢复后,再行进入。

  第三,快慢有致。一旦进入之后,就安全了。mm前期通常喜欢缓慢抽插酝酿感觉。所以,开始时,可以细拢慢揉,享受阴茎被温热湿滑的阴道包裹的感觉。酝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玩各种花样了。左冲右突,九浅一深,随意。体位也可随意变化。只是体位变化,阴茎需要重新插入,因此,插入时要注意“钻”的技巧。

(编辑:南亚)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