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期和口腔溃疡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女性还是男性,很多人都有过“口疮”的烦恼,常常莫名其妙地在口腔中出现,症状3~4天后达到高潮。除明显的疼痛外,有的严重时还伴有全身的症状,如低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吃刺激性食物如咸、辣、酸等疼痛可加重,4~5天后,红晕逐渐消退,疼痛缓解;8~14天后溃疡可自行愈合,且不留瘢痕。我们所说的“口疮”就是常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一般女性患病的比例较高。
口腔溃疡出没的三种类型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局部表现为孤立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溃疡。
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复发性轻型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炎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口腔溃疡“青睐”女性
一些女性的发病与月经周期确实有一定的关系。往往在经前发生口腔溃疡,与此同时,还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但在妊娠期间或者哺乳的期间病情往往好转。这是因为月经前的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的水平降低,而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又会升高。有人在对月经前发生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人给予雌激素治疗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情绪、遗传、口腔溃疡的三角关系
引起口腔溃疡的原因很多,工作繁忙使得人们的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睡眠不足,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病的机会就比较高。
在应激状况或身体衰弱的情况下,如你在感冒之初或体力、精神上压力过大时,它就会不定期地出现。这可能与人体内分泌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变态反应、局部刺激和微量元素、维生素B1缺乏等有关,不过不用担心,它没有传染性。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中往往可以见到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均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子女的发病率约是80%~90%。双亲之一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子女至少有50%~60%发病。
而在一些经常出现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人的体内,研究发现这些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较正常人的水平要低一些,医生一般通过给他们补充VC和复合维生素来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治疗需要双管齐下
局部治疗:主要是消炎、止痛,促进愈合。使用洗必泰含漱液消炎或者0.5%达克罗宁液(外用)止痛、溶菌酶口含片消炎止痛、消肿。也可以把药物直接用于口腔溃疡创面,如使用金霉素甘油、龙胆紫、制霉菌素甘油,还有益可帖等新药。
全身治疗:使用抗过敏、抗炎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等;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每日补充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叶酸、铁、锌;用过氧化氢盐水漱口。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疮以滋阴清热、清胃降火为原则。
呵护病中的口腔
选择合理的口腔护理工具:对康复期无口腔溃疡的患者,鼓励使用无刺激性的牙膏及软毛刷。有溃疡者,停止使用牙刷,为防止进一步损伤口腔粘膜,可改用消毒棉球。生活能自理的患者,早晚刷牙,饭后用漱口液漱口,漱口液每次至少90s。生活不能自理、意识不清的患者,每日帮助其口腔护理4次,除常规的口腔护理方法外,可用开口器撑开口腔,由内向外、由上向下擦洗,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避免食物刺激,缓解口腔疼痛:根据病情,鼓励患者多饮水,禁食禁水者,可经常湿润口腔,避免口腔干燥。对口腔溃疡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半流或软食,忌酸辣过热、粗糙等刺激溃疡面的食物,少食多餐,进食速度适中,以免刺激和损伤粘膜而诱发疼痛。口腔溃疡疼痛不能进食者,用2%利多卡因含漱或用1%地卡因小量局部喷雾,可以缓解口腔溃疡疼痛引起的进食困难。
正确地进行局部用药:溃疡局部用药时,先进行口腔清洁,除去口腔内残渣污物,再局部用药,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局部涂抹药物困难者,用喷撒药粉器将药物喷洒到口腔内,使药物均匀撒布于口腔粘膜的溃疡面上,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合理护理,需要好的习惯:每日观察口腔粘膜的颜色、性质、有无出血等情况。注意有无新的溃疡,了解每天清洁口腔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强自我防护的自觉性,养成晨起、饭后和睡前进行口腔清洁的良好习惯。
要健康还要预防
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或减少复发次数,但不能完全控制复发,所以预防本病尤为重要。
平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戒除烟酒,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妇女经期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多饮水等等,以减少口疮发生的机会。
需要提醒你的是,口腔内经久不愈的溃疡,由于经常受到咀嚼、说话的刺激,日久也有可能会发生癌变。特别是在与牙齿接触的那些部位,如存在着未拔除的残存破损的牙齿,或者佩戴的假牙制作不合适,其锐利边缘不断刺激,刮破了黏膜,产生溃疡,如不去除刺激因素,溃疡不但不会痊愈,还会日益加重。这种经久不愈的溃疡,也有可能是一种癌前病损,极易癌变。如果你经常罹患口腔溃疡的话,就需要注意上述的问题。
有了口腔溃疡不要一概轻视,如有可疑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切不可粗心大意,延误治疗时机。
(编辑:小珊)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