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本质是什么?
这里说的太极拳,是指打拳盘架子而言,不涉及技击。
太极拳是“太极”的一种派生事物,不等于是“太极”。太极拳的动静,只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的其他动静或全部。
太极拳是有形有质,是形质相成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太极拳的传授不能只讲形,不讲质。既要讲形又讲质,做到形质兼备。这个问题要从历史上对太极拳最早立论概括说起。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层含义。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是太极拳最早最高的精辟概括,对这两句话要辩证地理解。
太极拳的本质
对“动之则开,静之则合”,辩证地理解,即动与静,开与合及其变化,都是对立统一的。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是平衡统一的。开合体现动静,“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平衡统一。而动静的实体,“动是实”,“静是虚”,也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虚平衡统一(以下对动静,实虚,开合,皆要如此理解)。只有虚实的动静才能平衡统一,统一的虚实互相转化,才能互相衔接,多次循环往复,成为一套太极拳过程。先辈拳家说:“实虚开合是为拳经”,“经是经入不变的”。按《矛盾论》的观点,“虚实开合”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有共同点事物的“特殊点”,即“特殊本质”。太极拳是“太极”的派生事物,不等于太极。太极拳的“动静”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动静的全部。解读演绎太极拳时,不要忘记太极拳的这个“特殊本质”。
太极拳的动法
“用意不用力”(用意:即用神经感觉和想像),缓慢均匀,节节贯串,“意动形随”,即是太极拳的动法。这动法,是动静开合及其变化,和“动之则开”,“静之则合”,成为一套太极拳的决定性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没有太极拳。
太极拳形质是相成的
“动之则开”与“静之则合”,互相衔接(动与静衔接,开与合衔接),多次循环往复过程中,开合成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一套太极拳开合两种姿势动作。这就是太极拳形质相成的过程。具体过程如下,动静开合是以“腰脊为主宰”。①“用意不用力”,由腰脊内部动起,意气鼓荡,向外动去,缓慢均匀,节节贯串,“意动形随”,动到周身和四肢末梢,是开。上肢则弧形分展开或伸展。同时下肢进步、退步,或一脚扬起,皆是开的“定势”。24式拳的起势,野马分鬃,掤捋挤按中的掤按等皆是开的“定势”。“定势”之间,则是合、开或再开、合等动作。这是“动之则开”成为开的姿势动作过程。这动是由内到外,由里及表,周身上下左右,皆动、皆开、皆实。以掌指为例,即掌指微微舒平,不硬不僵,即是实,“实中有虚”,周身如此。②“用意不用力”,由周身和四肢末梢静起(静中有动,静也动),意气松沉,缓慢均匀,节节贯串,“意动形随”,静回到腰脊内部,是合。上肢则弧形由外向内回合,同时下肢收脚,跟步,扬起的脚下落,皆是合的“定势”。24式拳中的手挥琵琶,双峰贯耳,掤捋挤按中的捋挤等,皆是合的“定势”。“定势”之间。则是开、合或再合、开等动作。这是“静之则合”,成为合的姿势动作过程。这静是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周身上下左右,皆静、皆合、皆虚,以指掌为例,指掌稍稍松屈,不软不懈,即是虚,“虚中有实,周身如此”。“动之则开”与“静之则合”,就是这样组成太极拳的,24式、88式等太极拳,都是如此,只是过程长短,开合姿势动作多少不同而已。
太极拳是动静平衡统一的
太极拳的动静,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平衡统一。开合体现动静,是“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平衡统一(实虚也是如此)。掤捋挤按等全部姿势动作,皆是开合组成,势势皆是“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平衡统一,势势体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平衡统一。这动静平衡统一遂成为太极拳规律。这规律贯穿在太极拳过程的始终,直至一套拳的结束。规律,是实践的准则,懂规律则知所以,姿势动作的正误优劣,知所适从,规范到位。质行兼备,才能收太极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不老春”应有的神奇功效。学练太极拳做到形质相成,动静平衡统一,则升堂入室,进入太极拳殿堂矣。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太极拳和阴阳五行的关系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