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老人钓鱼 修身养性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1-11 11:29:53 | www.chinesejk.com

  《史记》载:姜太公,原名吕尚,出仕前一度隐居于渭水之阳,即古代称为“奸”的地方。《吕氏春秋》记载:“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可知“奸”与“兹泉”同地。唐人张守节注释《史记》时进一步指出:“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所以,今陕西省宝鸡县溪河畔(渭水之阳)还有“姜太公钓鱼台”的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姜太公钓鱼可说是中国古代文人钓鱼的最早记述。

  姜太公为什么要钓鱼?又怎样钓鱼呢?《史记》并没有明确记载。它只是客观地介绍,吕尚(姜太公)的祖上也曾做过大官,但后来因故贬为了庶人。从吕尚后来佐周统一天下的政绩看,他是一个有学问、有大志的人,却因生不逢时,长期未遇明主,无法施展才华,所以一度隐居在渭水之阳。但我以为,他也并没有真正沦为衣食无着的劳动者,所以钓鱼并不作为“谋食之道”,而是以此来自娱自乐,或者说借此“修身养性”,因为钓鱼需要安静的环境和心境。当时的“兹泉”应是比较清静的地方,但吕尚的心却不可能永远安静。他迫切地需要遇到明主,为自己建功立业创造条件。但又要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不能有半分急躁。这种安静、耐心和等待,正是政治家或者准备成为政治家的人必须具备的修养。吕尚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怕挫折,到“年老”也没有丧失追求的信心,并最终取得成功。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之所以长久流传不衰,是因为它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儒家思想相一致。当然这强调的重点是,在“穷”时(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不仅要“独善其身”,还要为今后的“兼济天下”做好准备。白居易的《渭上偶钓》一诗,讲得最直接:“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为了渲染“钓人不钓鱼”的成功,后人想像并编撰姜太公钓鱼的许多具体情节,如直钓无饵、离水三尺、愿者上钩等等,以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还成了俗语。但我认为,这未必符合当年姜太公钓鱼的实际情况。果如上说,则他根本谈不上在钓鱼中修身养性。而《说苑》中的记载,则相对真实可信:“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三日三夜无鱼食者”。遇到这种情况,再讲“修身养性”的姜太公也必然会一时失去耐心,以致“望即忿,脱其衣冠”。修身养性是不易做到的,姜太公岂能例外?何况是长期的等待。怎么办呢?还得请教老渔翁。“上有农人者,古之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这几句关于钓鱼方法的介绍,言简意赅,既能在钓鱼时有所收获,即钓到鱼,又能使钓鱼者保持“心静”的境界。于是,姜太公“初下得鲋,次得鲤”。当然,他最终钓到了文王。

  我想在现代钓鱼活动中,每个人都追求心境与环境俱静,这样才能达到休闲健身的目的。我们要掌握适当的钓鱼技巧,同样要在钓鱼中磨炼自己,修身养性,尔后再投入繁忙的工作中去。当然,大多数人并不是要当政治家(即“钓文王”),但每个人都要继续进取,那么从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中可以得到各自不同的启示!

(编辑:邱老)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