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在医院内的生活安排产后生活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1-13 14:41:23 | www.chinesejk.com

  

  分娩之后,最需要的是休养。长时间辛苦的分娩过程中,身体发生了许多急剧变化,肝脏、肾脏等各内脏器官都非常疲劳,血液变得稀薄,以往所储存的营养、性激素大量消耗掉。事实上,大多数人这时体重会下降。在此后的时间里,还要养育婴儿,需要长时间地进行辛劳的工作。因此身体健康的恢复是很重要的。

  如果产后恢复得不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不良后果。所以分娩后6—8个星期是非常时期,一定要注意调养,不能疲劳。

    分娩后的当天

    睡眠

  分娩后不能立即回病房,还需要在留观室里呆2小时左右,以观察有否出血或其他异常。在确实没有问题之后,才可以回病房去。回到病房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睡觉,以及摄取足够的营养以便早日消除因分娩所带来的疲劳。

    产后阵痛

  如产后阵痛太厉害时,会影口向睡眠。实在难受时,应和医生商量服些镇静剂。

    饮食

  为了避免空腹和口渴,产妇这时可以吃些简单的食品和热牛奶。

    排尿

  刚分娩后,大量水分从,尿液中排出,所以尿量这时应该增多,但实际上,大多数产妇这时却没有尿意,而且即使有尿意,也很难排出来。为了防止潴尿过多,要进行人工排尿。

    分娩后的第1天

    离床

  在过去,总认为产妇分娩后的1个月至45天内要躺着。现在不一样了,应该在保证足够睡眠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一些活动,这对子宫收缩、母体恢复健康都有好处。

    在分娩后8小时,允许产妇下床活动,24小时后,允许走路。当然具体情况要因人而异,应在医生和助产士的指导下进行。自己随便过早离床、过早活动都是不太好的。

    恶露的处理

  处理恶露是产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不得大意。

    保持外阴的清洁,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细菌感染,同时下部清洁也可使产妇心情舒畅。

    产妇在医院分娩,前3天是护士帮助清洗、消毒外阴4天后多数由自己清洗。

    恶露的处理要按以下要领来做:

  首先应准备2个容器,50倍稀释煤酚皂液,以400倍水稀释成碱性肥皂液,5厘米宽的消毒棉花浸在其中;另外还有消毒过的钳子或夹子。

    1.用肥皂将手洗净。

    2.排尿排便干净,用卫生纸擦干净。这时尽可能采用温水洗净外阴和肛门等部位。

  3.用消毒过的小钳子或小夹子夹住浸过肥皂液的棉花,以外阴为中心,从前向后,从内向外消毒清洗,棉花用完一次必须换新的,就这样重复几次地清洗。

    4.外阴有撕裂而缝合时,应涂上消毒药。

    5.消毒清洗后,垫上消毒纱布,以免血液渗出,再垫上青石棉、胶布、乙烯树脂布,用T字带固定好。如不用消毒纱布的,也可以直接用脱脂棉。

  

    饮食

  一般情况下,产妇在产后,其胃口和妊娠前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妊娠期喜欢喝粥,吃酸的东西,分娩后,只要食欲好,多吃些含脂肪成分多的食物都没关系。

    为了弥补由于分娩所消耗的体力以及准备今后育儿所需要的精力,还有保证母乳的分泌,应该保证足够的营养。

    产后第2天

    建议用母乳喂养

  产褥第2天,已消除了分娩后的疲劳,这时婴儿也要吃奶了。为了母乳能很好分泌,在分娩后第2天到1周的时间内,应对乳房进行按摩,因为这个时间按摩,其效果较好。如果天气较热,还要避免疲劳,才能使母乳充足。

    按摩的要领如下:

  1.用毛巾浸热水后拧干,热敷乳房周围5分钟。

    2.在乳房周围,从内向外轻轻按摩。

    3.从乳头周围向乳头方向进行揉搓。

    4.按摩的范围比3要更大些。

  5.用5个手指压住乳晕,做给婴儿喂奶时的挤压动作,反复多次。

    为了促进乳汁的分泌,喂饱婴儿后,一定要将剩余的奶水挤出来。这也是维持母乳分泌的窍门。

    催奶饮食

  为了使乳汁丰富,要多吃蛋白质,如牛奶、蛋、鱼、肉、豆等。还要多喝水,吃些炖品和汤类,这些都很有营养,也是很有效的催奶饮食。产后第3—5天产后第3天,产妇应排便,如果便秘,必须灌肠。

    产后第4天,应自己清洗恶露。

    产后第5天,有会阴撕裂而缝合的,在产后第5天拆线,拆线后1~2天不要用力。

    产后第6天或第8天,婴儿的脐带已自行脱落,如果没有特别异常,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对于母亲来说,这是产后第1次外出,对婴儿来说,是出生后第1次和外界接触。所以乘车走路都要十分小心。

    有工作单位的产妇要在所在单位进行婴儿出生登记。所以医院证明及必要证件都要在出院之前加盖医院公章,出院时不要忘了多谢医生和护士的照顾。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