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衣食住行攻略
简要内容:今年冬季的雪一场接着一场,那么雪天我们如何注意衣食住行保健康呢?
今年的雪来得比往年更早也更猛一些!北方刚下完,南方又开始了。初见下雪给人们带来愉悦心情,但是长时间的雨雪天气的后面,对健康和生活有很多潜在影响。我们需要调节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让这个冬天过得舒适一些。
衣:头、胸腹、脚 保暖防病重三点。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戴帽子暖头。
头在中医里被称为‘诸阳之会’。医学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4℃时散失总热量占60%。此外,天气寒冷令血管收缩,人们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寒冷很容易诱发疾病。
穿背心暖胸腹。
冬天风寒侵入人体,首当其冲的就是胸腹。老话常说在冬天里戴个围脖好比多穿件衣服,胸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引起心脏病和胃肠病的发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棉鞋绝不是可有可无。
寒从脚下起,与其他部位相比,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两脚最易受寒。一旦受寒,可导致全身体温下降,打乱各个部位的正常生理机能,如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还可能引起关节炎、消化不良和妇科病等。
吃:高蛋白、高热量、温热食物。
1.主食不可少。另外蛋白质有一种特殊的热动力作用,使机体不怕寒冷,如鱼虾、肉、蛋、牛奶、豆腐、巧克力等。还可以适当选择产热高和温热性的食物,主要有羊肉、牛肉、鸡肉、红枣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
2.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等。
3.多吃水果及适量护阴食物。为使“阴平阳秘”,防治上火,冬季还宜配食鸭、鹅、藕、木耳等护阴之品,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精气亏损的中老年人,以求阴阳平衡。另外,每天还应补充水果,多吃柚子、苹果等生津类水果。
4.适量增加辛辣御寒食物。吃辣的可以祛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5.充足的水分。保证机体有良好的周围循环,不易发生冻伤。
专家提醒:身体是否缺水,可看早晨尿的颜色,如果呈黄颜色,就意味着身体缺水,如果颜色很淡,就说明身体正常。也可测量排尿量,如果每天排尿在1500毫升以上都属于正常。
>>
住:开窗流通空气。
大雪防止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持空气的好质量。雪后空气清新,对于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有益,而湿润的空气也有利于缓解一些心脑血管病人的病情。
行:滑倒别用手腕支撑。
天津医院急诊科主任石忠琪提醒:人们雪天出门时,走路、骑车速度都别太快。在雪地行走,切忌提重物,双手不要揣在兜里,因为双手来回摆动能很好地起到对身体的平衡作用。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雪天尽可能不要出门,无论什么年纪的人尽可能不要穿皮鞋,出门时尽可能换上鞋底粗糙、有花纹的平底鞋。不要穿高跟鞋。还要尽量避过大理石路面。如果突然摔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因为这种摔倒姿势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
如果发生了滑倒,身体要在屈膝状态下顺势倒下,使受伤的状态降低到最小。发生跌倒后要镇静,不要惊慌,自己查看一下受伤的部位有没有肿胀、出血、畸形,如果有肿胀、出血、畸形可能发生了骨折,这时要向别人求助,以避免不适当的活动使骨头发生错位,加重损伤。
锻炼尽量安排在下午。
研究发现,心血管病的发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经活动最强的一段时间,集中在上午6时至12时。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所致的心脏急症多发生在此时间内。特别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气候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诱发血管痉挛、收缩,引起心脑血管病高发。
南开医院心脏科主任党群提醒: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末梢循环差,抗寒免疫能力远不如年轻时强,若贸然到室外锻炼,受冷空气或风寒侵袭,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阻,抵抗力降低,致使黏膜发炎、流涕、咳嗽,诱发感冒、胃痛、心绞痛等疾病,因此冬练开始要多穿些衣服,戴帽子、手套等。经过10分钟暖身活动后,待身体发热时再逐渐减衣服。锻炼结束后,应擦干身上的汗水,并立即穿上干净衣服。
(编辑:欧阳澜澜)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小寒过后 深冬里注意保健康
- 下一篇:小寒大寒注意“冬藏”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