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原理之简介
阴阳说在中医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它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方面,中医学虽然复杂,但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的,所以《黄帝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以生理病理来看,正常的生理活动,全依靠人体内的“阳气”和“阴精”保持协调的结果,如果阴阳失调,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现象,就会生病。就诊断治疗来说,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 从以上所说来看,中医是离不开阴阳来说理的。《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二字。
五行学
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这是生克变化规律,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等等广泛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理论体系,指导着医学与临床实践。如木克土,联系五脏,肝属木,脾属土,那么肝就可以抑制脾,治脾往往肝脾共治,因而有“扶土抑木”的原则。再如,肝色属青,味属酸,如有面色发青,喜食酸味等见症,一般可诊断肝经受病。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总的说来无论在诊病、辩证、治疗、用药等各方面,都离不开五行学说的。
经络
经络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功能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指导着临床实践,特别是针灸方面和经络学说的关系非常密切。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叫经脉,多循行于人体深部;络是经脉的分支,象网络一样联系人的周身,循行于人体浅部。经脉的组成有: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以及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筋经等。其中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器血量的功能。脾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运输全身的功能。肺“管呼吸,主气” ,肾有“藏精”、“生髓”、“主骨”的功能。小肠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后分别清浊。胆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食物。胃受纳食物,再经脾将营养输出,以供养全身。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之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膀胱主要是贮藏和排泄尿液。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三个部位: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说的是人要保持健康不生疾病,就必须顺应自然,适应四时气候和昼夜规律,以保持人体内外协调。反之,就会生病。四季气候按时变化的。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人们一定要注意四季变化,注意生活起居,否则就有可能发生疾病。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气候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地区性疾病,北方多有咳嗽、气喘一类疾病;东南气候温和,地卑多湿,因而多有肢节酸痛等湿症。还有,一般疾病大都清晨清爽些,白天比较平静,黄昏时加重些,夜晚可能更为厉害,这几乎是规律性的了。所以,中医治病,既掌握病情发生与发展,还注意自然环境的外界因素对病人的影响。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中医:解读庄子的长寿之道
- 下一篇:中医诊病方法简介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