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家有妇科医生生活有何不同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3-28 13:47:43 | www.chinesejk.com

  医生之家有女长成

  很小的时候,小贺到妈妈的办公室去玩,见大人们都离开去忙工作了,便开始了东瞧瞧西摸摸的小把戏。想都没想地,她打开了冰箱的门,看到很多玻璃瓶子,里面装的是自己看不懂的东西,虽然看不懂,但还是觉得可怖,一激灵她就把冰箱门摔上了。妈妈回来了,她告诉惊魂未定的小贺说:“你不要看那个,那都是标本。”等年龄又大了一点,小贺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看到的是畸形儿的标本。差不多也是在那个时候,她开始注意到了家里的书柜,里面满满的都是妈妈的医学书籍。不过,妈妈是医生,是妇产科医生,这个概念她仍是认识不清。

  每个孩子对父母的职业都有从知道到明白的一个过程,而且这过程完成得不会太早。比如小贺,真正明白了妈妈的职业身份,是在她成为大姑娘之后,是在有了切身的问题需要咨询的时候。

  青葱岁月,学校开设生理卫生课时她是课代表,虽然她坚持认为自己被选上不是因为妈妈的身份,但她做课代表无疑很合适,她翻翻课本——差不多都知道,小儿科!

  转眼间,姐姐也当上了妇科医生。上幼儿园时就有“小辣椒”之称的姐姐,脾性上继承了妈妈的泼辣,职业抉择上也毫不犹豫地步其后尘,先是兴趣盎然地学了医,后是毕业分配时除了妇产科概不考虑。至此,母女成同行。妇科医生比其他一些科室的医生更直爽、更利索,这是她们的共识,按姐姐的话说,是因为妇产科里尽是些急茬儿的事情。

  在妇科医生之家长大,小贺得到了很多滋养。关于女性意识、关于妇产科常识,她是否受到了比别人更先一步更科学的教育?她是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为自身健康把关的?她的居家生活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何须要到生病去医院时才跟医生打交道?敲开妇科医生的家门,她的持家之道一定会启发你活得更好。
妇科医生持家有方

  小贺总说家有两位妇科医生最大的好处是心里踏实。或许,踏实是疾病敲门时油然而生的安全感,但是尊重知识、珍爱健康的文明家风,都是在寻常生活里日积月累出来的。

  成长顺航程

  还记得那是在初中的暑假,小贺那么平静地就度过了很多女孩慌乱紧张的“大日子”。在那之前妈妈已经告诉过她:女孩子到一定年龄,每个月都会出血,别怕,那是正常的。妈妈说:“别怕”,小贺就真的没怕。妈妈说:“没事儿,你先睡午觉吧。”起了床,她教给女儿卫生用品的使用方法,几天后,她又给女儿亲手缝了一条大花裙子,有了它,年轻的女孩不再担心会有弄脏浅色裙子的尴尬。

  过了大概一年,妈妈开始让小贺戴胸罩了。开始只买了一件,不够换洗的,时戴时摘,后来妈妈又买回一件,说:“你应该天天戴。”那时候,青涩的孩子总会不自觉地含胸,妈妈拍在后背上的那一掌,用力总是很大。

  妈妈爱吃辣,一般的辣都满足不了她的口味,但是在女儿特殊的日子,她做的饭会很清淡,如果恰巧是夏天,饭后的西瓜绝不会经过冰镇。

  同学里有被母亲提醒在经期里不要洗澡以防感染的,但是小贺的妈妈一再告诉女儿,要勤洗澡,清洁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还有一个同学对自己经期紊乱十分烦恼,做母亲的也解释不了,倒和孩子争执了起来,小贺的妈妈说:“最初一两年都是这样的,以后就准了。”

  家里的日历,妈妈会在上面标注女儿的月经周期,后来就让她自己标,说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迹可循,这个习惯小贺坚持了多年,直到现在。

  家居洁净是健康安全的堡垒

  在小贺的印象中,家永远是一尘不染的整洁。对借宿的亲戚朋友,妈妈必会换上干净的床单被褥,等他们离开,必会再撤下来清洗。每个家庭成员进门的第一件事都是洗手,然后脱掉衣服换上家居便装。客人来访时,妈妈从不会出于客气就不让对方换鞋了,拖鞋不够的时候她会派发鞋套。到小贺搬出去之后,妈妈还给了她两大包鞋套。后来,姐妹俩先后结婚了,新来的两个大男人也自然而然地服从了这个妇科医生之家的卫生习惯。

  孕期多来咪

  姐姐成为准妈妈的时候,自然不愁没有专业人士的照顾。每次回家来,妈妈都会让她躺下为她摸一摸,看胎位是否正,还会拿家里常备的专用听诊器听胎心。等她的肚子大到一定程度,妈妈给她买了一个“托带”,围在肚子下沿起到承托胎儿重量、减轻孕妇负担的作用。

  小贺还听过她们关于生育方式的讨论。姐姐倾向于自然分娩,认为这样自己会恢复得更好,而且阴道挤压对孩子早期的心肺功能都有锻炼作用;剖腹产虽然当时凭着麻药可以少些痛苦,但事后也要忍受刀口的疼痛,并不足取;至于“无痛分娩法”,由于目前在国内尚未普及,利弊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暂不尝试为好。

  被查出妊娠糖尿病后,姐姐和妈妈经过商量,决定不用药而靠饮食调理。到外面吃饭的时候,姐姐会给自己单点东西,一小盘一小盘的,高纤维、低糖、粗粮,少食多餐。生下孩子之后,这个病真的好了。

  新老妇科医生对对碰

  在这个家里,老妇科医生和年轻的妇科医生的观念屡屡“碰撞”:妈妈爱干净,离“洁癖”只差一步,但姐姐说“少量多次接触细菌,体内可以产生抗体”;妈妈怕外孙光屁股坐地会拉肚子,姐姐说:“小男孩,火力壮”;姐姐临盆前几天按着锻炼计划一丝不苟地在跑步机上健步如飞,羊水破了,孩子早产,妈妈说:“太不注意了,早产了”,姐姐说“就早了3天”,妈妈说“即将出生的胎儿,一天是一天,差很多的”;姐姐在孩子刚满月时就把他抱进了超市,不大点儿的时候就领他去爬山,可是妈妈说:“他太小了,能行吗?”

  不过,对小孩该用哪种尿布,新老妇科医生的意见比较一致:当初她们宁可麻烦也要用纯棉布质地的传统尿布,4年过去了,如今她们都认可了一次性纸尿布。

  说到卫生护垫、塑身内衣这样的新生事物,妈妈的感觉要陌生一些,姐姐的建议则贴切的多。和姐姐逛街闲谈时她会提醒小贺:塑身内衣买上装还可以,最好不要选择下装,因为对身体束缚得太紧,如果面料再不透气,很容易引发妇科病;护垫在经期前后作用很大,平时还是少用为妙,纸制用品如消毒不好,很容易传染阴道炎。

  姐姐还做了一件在很多人看来相当“前卫”的事:她把自己生孩子的全过程用DV拍摄了下来。“将来给我儿子进行早期性教育,这是多么好多么‘独家’的教材!”她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之前之后,她都没有告诉妈妈和妹妹。很久了,一次偶然机会小贺才看到那卷带子,当时的触动不小,最大的感受是做母亲太不容易了。如果条件俱备,将来她生宝宝的时候也会做此尝试。

  如果这称得上是“教材”,那它的教育意义在体现到孩子身上之前,已经体现到了大人身上。由于医院条件所限,姐夫不能进产房陪产,他看到那卷带子,也是既新奇又激动,方才对小生命的诞生有了全面、清晰的了解。

  也算半个医生

  这个家里,耳濡目染妇科知识的氛围更浓了。妈妈和姐姐不时讨论着工作上的事情,言谈话语都飘到了小贺的耳朵里。很多是专业化的,是医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很多是通俗有趣的。比如在前几年,姐姐下班回家,有时会说:“今天又炒了3个鸡蛋。”原来,对一些宫缩不够的产妇,医生会采取蓖麻油炒鸡蛋不放盐的“食疗”方法加强宫缩。

  天长日久的,小贺也快成半个医生了。帮朋友解答一些疑难问题,之后在妈妈姐姐那里得到印证,她的满足难以言表。有家里那两位妇科医生在,她可以顺利地在“女子健康学校”里汲取知识,对女人爱护自己的技巧,她知道该如何把握。

(编辑:小珊)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