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面诊病
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体内发生的病变,必然会反映到体表,面色就是这种体表反映之一。 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 ,祖国医学称之为"常色"。病时,面色色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中医认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这种说法,揭示了面色和健康的一些内在联系。
望面色要注意"色"和"泽"两个方面。一般来讲,不论什么颜色,如鲜明、荣润的,表示病变轻浅,气血未衰;如晦暗、枯槁的,表示病情深重 ,精气大伤。
面红 多为热症。部分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而显得"红光满面"。结核病患者由于低热,两面部呈现绯红色,特别以午后为甚。红斑狼疮患者的面颊出现对称的捏型红斑。赤色见于颊(面颊及腮)上,是心脏有病。煤气中毒时,面部也泛出樱桃红色,如面色通红,伴有口渴甚至抽搐,常见于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疾病患者。
面黄 要区别由疾病引起发黄或进食引起的发黄。胡萝卜素为黄色.许多新鲜的瓜果和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菠菜、木瓜等,其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很高,当进食过多,特别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不全时,被吸收的胡萝卜素在肝内转化为维生 素A的过程发生障碍,就会导致鼻旁发黄,停食后很快消退。如果不是进食引起发黄,则面黄最多见的是黄疸病。加巩膜及全身都为黄色,多见于黄疸型肝炎、胆道结石、胆囊炎,胆囊癌和胰头癌等病症 。钩虫病病人由于长期慢性失血,造成面色粘黄,俗称"黄胖病"。
中医认为,黄色鲜明如橘色属于湿热,称"阳黄";黄色晦暗如烟熏多属于寒湿,称"阴黄";面色萎黄,多为心脾虚弱、营血不足 ,面黄浮肿为脾虚有湿。此外还有疟疾、药物中毒(如大量服用阿的平)等,也可引起面黄。
面白 健康人的脸色是白里透红,经常不出门在家里待着的人皮肤也白,可病态白是色白如白蜡。比如在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虚寒病症、贫血及某些肺病患者,里寒的剧烈腹痛,或外寒的恶寒战栗重者,可见面色苍白,肝病见白色为难治之病。
白色见于两眉之间,是肺脏有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炎等患者的面色,较正常人苍白;铅中毒时,患者以面色灰白为主要特征,医学上称为"铅容";寄生虫病、白血病等患者,长期室内工作及营养不良者亦见此色;肠道寄生虫病,面部可见白点或白斑。此外,出血性疾病、经常痔疮出血、妇女月经过多,也会造成面色苍白。休克病人因面部血液循环受阻,也会脸色发白,中医从为,面色苍白属于虚症和寒症。如有些人,面色较白,体型肥胖,中医称这些人为气虚,或阳虚之体。这些人尽管体胖,但体质较差,容易得感冒。
面青紫 一般说来,面色青紫是缺氧所致。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窒息、先天世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疾病都可出现面色青紫。胃部或肠部之痉挛性疼痛、虫痛,胆道疾病引起的胆绞痛时,亦可使面色青紫。肺结核病晚期、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和严重肺炎病人,面色常铁青。小儿高热,面部出现青紫,以鼻柱与两眉问较为明显,是将发惊风的预兆。此外,忍受某种剧痛时,面部也可隐约显出青晦气。
面黑 是慢性病的征兆。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肝硬变、肝癌等疾病患者,都可出现面色变黑。病情愈重,颜色亦愈浓。古语云:"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 ,必不病而卒死"。"庭"在颜面部最高位置,即额部,此处出现黑色,是病情危重的信号,病人常会衰竭而死。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抗癌药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色变黑,但一旦停药后又能恢复正常。中医认为,面色黑为肾精亏损,可用补肾药物进行治疗。
望面色要区别常色中的客色与病色,客色是指健康人的面部随着季节、气候变化,或由饮酒、劳动、情绪变化、日晒等引起的临时性面色改变,不属病色,望面色时尤当鉴别。例如,剧烈运动、饮酒、日晒、情绪激动(害羞或愤怒)时,都能引起 短暂的面部潮红;寒冷、惊恐等刺激引起的毛细血 管强烈收缩,则可使面色变得苍白。老年人的面部,可见许多散在脂褐色斑点,称为"老年性色素斑 "。妇女在妊娠面部出现棕褐色对称斑块,称为" 妊娠斑",这些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肤色能反映出你的饮食问题
- 下一篇:中医望气色之望唇色看身体状况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