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呵护孕妈咪脆弱的“心”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4-07 16:57:46 | www.chinesejk.com

  

  怀孕以后,许多孕妈咪的情绪、性格都发生了变化,这是身体出现不同生理变化,而引起心理出现与之相应的变化。孕妈咪应该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才能使胎宝贝在子宫里健康地生长发育。

  孕早期心理特点:

  在这一时期,由于内分泌激素变化和早孕反应,不仅身体出现了不适,心理反应也很强烈——

    * 感情变化丰富,情绪不稳定,心理变得脆弱敏感,爱激动、流泪,依赖性增强。
  * 对自己曾接触过的某些不利因素担心。
  * 从心理上适应并接受了怀孕之事,逐渐有了准备为人之母的心理感觉及心理准备。
  * 如果情绪变化大或厌恶怀孕,可能会使孕吐反应加重,并使体重减轻,甚至发生剧烈孕吐和其他反应。

  自我攻心法:

    当孕妈咪情绪发生变化时,会分泌出不同的化学物质,并通过脐带或优或略地影响胎儿。孕早期,正是胎儿的器官组织高度分化和形成期,如果孕妈咪心理反应强烈,经常处于紧张不安、疑虑敏感等不良情绪中,就会严重地影响胎宝贝发育——

    1.心里有疑虑时多向医生咨询

  必要时去做一些化验,如弓形虫检查或取绒毛、羊水做染色体检查,也可找心理医生咨询并进行疏导。

    2.为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为自己营造一个雅静、整洁、柔和的生活环境。让自己一进入房间就感到放松、愉快,使精神保持充分松弛。

    3.心情不快时注意转移情绪

    生活难免遇到不顺心或不愉快的事,如与人拌嘴、不和等。关键要学会善于进行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调节方法,去做一件能使自己喜欢或愉快的事。

    4.少吃影响情绪的食物

    巧克力、甜食、肉和鱼等会促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加重烦躁、忧郁等消极情绪。

  贴心叮咛:

  丈夫和家人要多关心,尽量多包容。特别是孕吐反应较重时,要积极帮助缓解症状。

  孕中期心理特点:

  随着早孕反应种种不适逐渐减轻和消失,孕妇的身体随之好转,情绪进入平稳阶段——

    * 认为自己的身体很稳定,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不一定非要去医院定时体检。
  * 受到丈夫、家人的呵护,心理依赖性增强了,什么事都想让别人代办。
  * 认为自己最好少活动,就连家务活都不敢插手了。
  * 隐约为还有一段时间距离的分娩感到有压力。

  自我攻心法:

    孕妈咪的食欲和睡眠恢复正常,特别是出现了胎动,对她们是一种莫大的安慰。通过生活、工作和休息的适当调整,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

    1.避免过于心理放松

    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的负担会越来越重,也可能会出现异常现象。特别是原本就有这些疾病的孕妇,更容易发生意外。

    2.避免心理上过分依赖

    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务,进行适当的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和体力,有助于日后分娩,同时对调整心理状态也大有益处。

    3.增强自己做母亲的感觉

    由于已经有了胎动,这种新生命存在的感觉,可以帮助自己增强做母亲的感觉。如果经常把丈夫的手放到自己的腹部,同他一起分享胎动的幸福,或为胎儿的出生做一些准备,更加能够增加这种感觉。

  贴心叮咛:

  最好避免听一些关于胎儿畸形的事,以免对心理造成不良刺激。

    孕晚期心理特点:

  随着子宫一天天增大,身体越来越笨重,行动不便、胃部不适、呼吸困难、腰腿疼痛等都相继出现,加之分娩日期一天天迫近,心理压力又开始加重——

    * 对分娩既兴奋又恐惧,特别是临近预产期时。
  * 担心宝贝是否正常,能不能顺利生出等。
  * 担心自己会突然分娩,来不及到医院,于是稍有“风吹草动”就往医院赶,或非要提前住院。

  自我攻心法:

    在分娩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关系到能否顺利分娩,因此,一定要排除孕妈咪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1.消除对分娩的顾虑

  在孕期了解分娩的全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娩时应怎样与医生配合,怎样进行减轻产痛的分娩训练。

    2.做好入院准备

    把入院分娩的所有物品(包括自己和宝贝的),都提前放在一个包里。将家中琐事安排妥当,丈夫在分娩临近时最好不要外出,也可使孕妈咪心里更踏实一些。

  贴心叮咛:

    如果没有特别情况,没有必要提早入院,以免使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反而不利于分娩。

  作者:张晓清

上一页[1][2]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