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宫颈癌筛查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4-08 15:36:17 | www.chinesejk.com

  宫颈癌是困扰现代女性的一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高仅位于第一大恶性肿瘤——乳腺癌之后。同时,宫颈癌也是唯一一个找到确切病因的癌症。

  两条阴道,一个得癌一个正常

  最初,人们认为感染过单纯疱疹病毒的人,容易患上宫颈癌。上个世纪的美国,出现了一位患有官颈癌的已婚妇女,检查时发现她竟有两条阴道!那条“正常”的阴道(即平时进行性生活的阴道)之端,是宫颈癌的患处;而那条隐匿了多年的阴道,却是正常的。没有被癌细胞干扰。由此,性行为被发现是引起宫颈癌的致病因素。

  据观察.早婚早育,有流产业、性病史,性生活早(l8岁以前发生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都是高危因素。伴侣如果是高危男子,也容易发生宫颈癌。这里所说的高危男子,是指本身有阴茎癌、前州腺癌,或者是前妻或前性伴侣曾患宫颈癌的男子。另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遗传,吸烟等,也是高危因素。

  宫颈癌“元凶”,一个有名的病毒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一个颇有名气的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较明确的因果关系。至此,HPV这个导致女性发生宫颈癌的罪魁祸首,终于浮出水面,得到“终审判决“。宫颈癌也就成为了目前癌症领域唯一一个有明确病因的疾病。

  HPV为何有名气?相信一提到HPV。大多数人会联想到尖锐湿疣一类的性病。没错,引起尖锐湿疣这类性病的病毒也是HPV。

  但是,你知道吗,目前发现的HPV有100多种亚型,其中30个与生殖道有关,根据引起生殖道肿瘤的危险性大小,被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

  被科学家证明砌宫颈癌的致病因子(16、18型等),属于高危型;而其他引起如尖锐湿疣等性传染疾病的,被归于低危型。准确地说,尖锐湿疣是由HPV感染引起的,但感染HPV却绝不等于患上了尖锐湿疣。

  筛查,预防的一大“重臣”

  宫颈螂是可以预防的癌症。除了要尽量避免之前挺到的高危因素外,对宫预癌全面、长期的筛查,是预防的一大“重臣”,这使更多女性逃离了宫颈癌的”魔掌”。

  哪些人应该筛查:

  25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女性、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接受了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仍保留宫颈的女性,都应该定期筛查。筛查年龄应持续到65岁以上。

  筛查前,您要做的:

  如果您的“姨妈”来了,最好能等“她”告辞后再去筛查。

  筛查前24小时内,不要“亲热”(过性生活),也不要对阴道进行冲洗或用药,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您的检查结果。

  如果有阴道炎症等,请在治愈战好转后再去筛查。

  筛查方法,选择多多

  宫颈刮片这是最传统的宫颈筛查方法。医生会收集您的宫颈脱落细胞,放在缓冲液中,然后由检验师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的分析检测。这一方法操作简便,已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

  根据宫颈细胞学检测的报告方法,有传统的巴氏涂液法,也有目前被大力提倡的TCT和LcT。

  巴氏法的检测结果分为五级。Ⅱ级(有异常细胞,但没有恶性特征,可能由炎症引起)为最常见的检测结果,如果加上“ ”,则表示见到了炎症细胞,但不排除可能有更严重的病变。

  TCT或LCT不同于传统的宫颈刮片,医生会用一把特制的刷子,将宫颈脱落细胞刷下来后保存在缓冲液中。这样能更广泛地收集宫颈脱落细胞,因而检测准确率更高,获得大力提倡。

  HPV的HC2检查可检测高危型HPV的DNA。HC2检测敏感度高,其与宫颈刮片相结合的方法,是现在宫颈痛筛查的最理想方法,能够更早地发现有无HPV病毒感染;在细胞病变发生之前,就能够将病原检测出来。

  筛查,其实很简单

  第一步,妇科检查,通过医生的肉眼和临床经验作大体的判断。

  第二步,宫颈刮片,首选TCT或LCT(次选是巴氏涂液法,但假阴性较高),如能结合HPV的HC2检测,将能使敏感性提高到98%以上。

  以上两步基本可完成筛查。如果上述检查结果是阴性的,那么医生会建议您在半年后再次复查。若连续两年都是阴性,可以与您的医生商量,将筛查的时间间隔延长。

  若检查结果为TCT发现有细胞病变,或巴氏检查为巴Ⅱ 或以上,就应进一步接受宫颈癌的诊断检查了。

  确诊宫颈癌,要靠病理

  在以上筛查出现可疑情况时,您有必要进一步接受阴道镜的检查,阴道镜就像胃镜一样,是医生用以直观检察宫颈情况的工具。如果通过阴道镜仍不能排除异常病变的怀疑,最好能进行宫颈组织活检。只有通过病理诊断褂出的恶性病变,才能被确诊为宫颈癌。

  检查一旦发现恶性病变或癌前病变,都要立即接受治疗。

(编辑:小珊)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