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买鸡蛋时小心三大误区

来源:39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4-27 10:33:49 | www.chinesejk.com


  随着人们对营养补充的日益重视,除了普通的鸡蛋,近年来还有多种新型营养保健蛋上市,着实让老百姓眼花缭乱,无从选择。究竟什么样的蛋才是真正健康营养的,人们在选购鸡蛋时又该注意些什么,什么人群适合哪一种营养蛋,老百姓关于鸡蛋的认识还存在哪些误区,如何买到放心蛋,不妨听听专家的选购建议:

  蛋壳颜色与营养无关

  蛋壳颜色有白、浅褐、褐、深褐和青色之分。有人偏爱红壳蛋,有人喜欢青壳蛋,认为营养价值更高。其实,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低,与蛋壳颜色并无必然联系。

  就蛋的营养价值而言,其高低主要取决于饲料的营养结构与鸡的摄食情况,与蛋壳的颜色无多大关系。一般产蛋初期壳色最深,然后逐渐变浅,产蛋量高的母鸡其蛋壳颜色较浅。通过选育可以改变蛋壳颜色的深浅。因此蛋壳颜色也不能用于判断是否柴鸡蛋,以及营养价值是否高。

 蛋小并非全是柴鸡蛋

  蛋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品种品系的鸡产蛋的重量不同;生理阶段也会影响蛋重,营养因素和饲料管理对蛋重也有一定的影响。过去柴鸡蛋重量较小,但是重量小的并非全是柴鸡蛋,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培育产蛋大小不同的鸡品种。

“红心蛋”可能是色素作祟

  很多人在买鸡蛋时,总喜欢买“柴鸡蛋”,而且认为蛋黄为金黄色或是红棕色就是柴鸡蛋。其实,这种判断标准并不科学。过去,鸡蛋的蛋黄在冬天时是浅黄色,到了夏天则变成金黄色的了。但现在季节对于蛋黄的颜色再也起不了作用了。

  为了使蛋鸡多产蛋,通过饲料喂养,普通鸡蛋蛋黄为浅黄色,为了使得鸡蛋“红心”,则必须向饲料中添加色素。为此,我们多花钱买回来的鸡蛋很有可能是添加过色素的。因此说蛋黄颜色不能用于判断是否为“柴鸡蛋”的标准。

  所以,在选购鸡蛋时要有的放矢,对蛋黄、蛋壳颜色不必考虑太多;但是对蛋壳颜色是否均匀(平时所说的颜色很正)、蛋壳是否光滑、蛋的形状不能过长或者过圆等指标要注意。如果蛋壳颜色不均匀或者蛋壳比较粗糙,就有可能是不健康的鸡下的蛋。

  “对症下药”选营养蛋

  时下市场上的营养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对鸡蛋矿物元素含量的调控鸡蛋,如高钙、高锌、高铁、高碘、高硒等;对鸡蛋脂肪酸组成的调控鸡蛋,如低胆固醇蛋、高n-3脂肪酸蛋、高共轭亚油酸鸡蛋等维生素强化鸡蛋。

  各种营养素对于不同年龄阶段、身体健康状况等均有不同的需要,对于不缺铁的人食用了高铁蛋后会影响其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但是一般情况下,每天食用几枚鸡蛋还不至于对身体有明显的影响。

 “心脏蛋”增进智商

  对鸡蛋脂肪酸组成的调控鸡蛋,如低胆固醇蛋、高n-3脂肪酸蛋、高共轭亚油酸鸡蛋等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含有大量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EPA、DHA和ω-3长链多肽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等。由于DHA、EPA,尤其是ω-3PUFA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促进大脑发育、增进智商和改善记忆、降低胆固醇、防治老年痴呆症等功能,所以从增进智商方面称这种蛋为高智商蛋。又由于ω-3PUFA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冠心病有重要作用,所以又有人称这种蛋为心脏蛋。

  合理补充高微量元素

  矿物元素含量高的调控鸡蛋,主要是指高钙、高锌、高碘等高微量元素(硒、碘、锌)鸡蛋。

  以碘蛋为例,碘蛋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抗病能力,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血糖等,对有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等症状的人来说,适当补充碘蛋可以改善病情。

  强化维生素身体更健康

  维生素强化鸡蛋,目前主要有高维生素A蛋、高B族维生素蛋和高维生素E蛋等。维生素E是很多产品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维生素A对视力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肚子一空,万事皆空”,这句话道出了饮食的重要性,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吃已经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了,吃什么,怎么吃才是人们所关心的。想要科学合理的饮食请进入:饮食频道

(编辑:任盈盈)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