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宝宝的几个“不安”
许多年轻的妈妈爸爸们往往并不知道,婴幼儿期的宝宝,对于他们的强烈情感依赖,实在超出想象很多很多。因为囿于表达能力的薄弱,婴幼儿期的宝宝寻觅安全感的行为往往是非常潜意识的,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能力让爸妈知道:他的粘人、哭闹、焦虑、退缩,都是因为某个场景、某个物品或大人的某种行为、某种带着激烈情绪的表达方式,让他忽然丧失了最重要的安全感……
说说宝宝的几个“不安”
宝宝不安感的来源之一:大型玩具进我家
圆圆8个月大的时候,舅舅给她买了一个塑料吹气玩具——一只吹足气后90公分高的红色梅花鹿。圆圆第一次看到这只比自己还高的玩具鹿时,瞪大眼睛端详对方片刻,马上咧开嘴巴大哭起来。妈妈判断是玩具吓着了圆圆,忙让奶奶把玩具收起来,自己抱起圆圆哄她。本以为这样做孩子马上可以安定下来,谁知,圆圆见玩具鹿被拿走了,使劲在妈妈的怀抱里扭动身躯,用目光满屋搜寻那只玩具鹿的身影。可是,再一次见到鹿,圆圆又哭了。就这样,这只尺寸有些大的玩具变成了圆圆妈妈心目中的“魔鬼鹿”:见不到它,圆圆要找它,见到了又哭;简直像冤家一样,互相离不开,见到了又会哭。
消除不安的对策:一面把身体藏进爸妈的怀抱里,一面用一双泪眼越过父母肩头,或透过小小的缝隙去寻找那个让自己害怕的对象,小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举动呢?为了解释这种矛盾与不安的来源,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做出一系列尺寸巨大,高度在3~6米之间的充气家具放在巨大的充气城堡里,让大人走进去。这个实验可以帮助父母解释“充气玩具有什么可怕的?”当我们跌跌撞撞地走在这些仿佛从巨人国运来的家具中间,感受到它们的挤压感时,我们同样会感到自己是不安全的。宝宝的反应也是一样,当他看到比自己高大、色彩鲜艳、用一双大眼凝视自己的东西时,他的本能反应,就是寻求父母的保护。而当宝宝埋身父母怀中,他就觉得自己的力量足够与对方抗衡了,此时他便要求去寻找对方,观察对方,判断它和自己的关系,是可以相处的,还是需要拒绝的。所以,就出现了“魔鬼鹿”的现象。
(编辑:樱子)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上一篇:小心童话里的心理“病毒”
- 下一篇:2岁宝宝为什么喜欢说“不”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频道精彩推荐
- 保健
- 健身
- 减肥
- 美容
-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