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初练瑜伽注意的地方

来源:[标签: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6-05 11:52:10 | www.chinesejk.com

  一、太投入,练习次数太频繁

  一些刚练瑜伽的朋友,爱上瑜伽的练习,或许加上有些瑜伽教室以定期内不限制练习堂数为吸引,所以便每天练,心想练愈多愈便宜,又希望立竿见影看到练习成效,却不知道这样是有危险性的。练习初期身体还不强健时,每天练身体便累积疲劳,往往还没恢复又上课操劳,如果是年轻人还可以忍受,年纪超过三十岁的就很受不了,因此受伤的所在多有,如果老师又以受伤为家常便饭来鼓励你继续练,那真是火上加油.

  建议初期练习每周不要超过三天,一两个月后再逐渐增加次数,不要以为一些瑜伽老师每天都练很有效,人家会控制力道与份量,你还没练会不可以学的。

  二、过度强调后弯

  很多瑜伽老师以后弯练的好作为号召,遇到这种老师,练到后弯时她也会鼓励你努力的练,希望妳早日后脑袋碰到屁股。要知道这个是很危险的动作,长期下来脊椎间的软组织就会受损了,而且脊椎只朝一个方向发展,其它方向就会受限制。有时候虽然老师没有强调后弯,学员也会自己想练好,希望能跟书上照片一样厉害,请您三思一下吧,脊椎有很多节,而您还没学会控制身体之前,时常再怎么练也是练到最容易弯的哪一节,其它节脊椎还是没练到,那可怜的那一节脊椎命运如何您可想而知吧?

  例如学员练到轮式时,好不容易举起身体,心里一高兴,就想拼命把身体举高,结果一样是累到最软最弯的那一节腰椎,其它节还是没有均衡锻炼到。所以练轮式不要急着把腰推高,先强调手臂大腿的伸展,这样才安全又有效。

  三、想做好体位法,又想省力的做

  很多体位法练来辛苦,手脚发抖身体不听使唤,学员一面担心自己姿势难看一面又希望省些力气回家休息,结果练习时身体便自然而然的朝向省力的方向作了,外表看起来好像有达到标准,其实很多地方为了省力而做的不确实,久而久之身体的关节会承受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加上拉筋做的多,韧带拉松了,肌耐力却未跟着提升,这样的身体活动起来就跟线控魁儡一样,外表柔软身体却不扎实,不但难以享受瑜伽带来的功效,而且沿生很多毛病。

  既然练瑜伽是为了身体健康,那就应该努力痛快的练,汗水也是成就感之一,不应该想着如何省力,反而应该一边做动作一边想着如何更累一点,才能找出身体孱弱的地方来加强锻炼。

  四、太强调拉筋

  拉筋是很好的身体活动,适度拉筋让身体组织保持年轻活力,也促进气血循环。

  但是很多人以为瑜伽就是激烈的拉筋运动,这当然是错误的,瑜伽的确内含很多拉筋动作,但哪只是众多要素之一,反而误以为瑜伽是拉筋的人,练习时将身体过度伸拉,把身体韧带拉松了而不自知,反而容易一天到晚这里痛那里痛,又搞不清楚原因,所以不要单方向的练,要找到好老师按部就班的练习,让身体平衡发展才是。

  五、汗流太多

  流汗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毒素,尤其是现代人喜欢吹冷气,身体时常处于毛孔收缩的状态,于是百病丛生而找不出原因。这样的人,多运动多流汗就是最佳的解药,吃西药暂时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那为何要说汗流太多不好?这其实是针对爱恋瑜伽的朋友说的,喜欢上瑜伽运动之后,你就会感受到瑜伽带来的好处,将你身上的宿疾逐渐扫除,慢慢就会喜欢上流汗的痛快。但是古人对瑜伽传下一个重要警示,就是运动前后千万不可以吹到风,身上汗出毛孔张开时一吹到风,便容易受到风寒入侵,如果是健康的身体,则毛孔会立刻紧闭保护身体,皮肤底下的汗水不及排出便会向其它管道四散,这个汗水是身体的污水不是净水,污水渗透到细胞里如果没有排出体外,会成为潜伏的疾病根源,也就是中医讲的”湿” 症,必须要提防小心。

  汗流太多就算没吹到风也有坏处,例如一般所知的身体电解质失去平衡,运动时身体处于激烈的气血循环之下,这时不宜饮食,否则气血循环会受影响,身体还要分散能量到肠胃处理饮食,轻则影响运动效果,重则引起身体不适。但不喝水如何保持电解质的平衡?所以要避免大量流汗。

  以中医观点来说,汗流太多会伤阴,阴代表身体的液体分泌,汗流太多身体的能量也会随汗流失,所以要适当。所幸我们的身体运作十分微妙,健康的人,汗水会自动调节,少运动的人初期练习时会觉得汗流不止,慢慢的随着身体强壮之后,汗就会愈流愈少,有长期持续练习的人,如果偶尔遇到汗流的很多,代表当时身体的体能偏下,这时要改更缓慢轻松的练习,等到状况改善之后再恢复平时强度。

(编辑:smile)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