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白领干眼症 威胁眼部健康

来源:[标签: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6-20 14:59:45 | www.chinesejk.com

  我有一位朋友最近发现戴隐形眼镜时常看不太清楚,但换上框式眼镜就没问题,眼镜行检查度数也OK,她十分疑惑,直到经医师诊断,才发现自己患有轻微的干眼症。

  顾名思义「干眼症」就是眼睛感到干涩的毛病,但怎么会看不清楚,和隐形眼镜有什么关系呢? GK

  泪液膜保护眼睛

  正常眼睛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泪液层,它是光线进入眼睛的第一道表面,完整的泪液膜保护眼睛,让我们拥有清晰稳定的视力。而且泪水含杀菌力的酵素成分,能减少眼睛表面感染的机会。 jFG Y`9Zw0

  若因干眼症等原因使泪液层缺乏,就会看不清楚,尤其戴上隐形眼镜时,将原有的少许泪液吸干,就更模糊了。

  常见的干眼症症状

  1.视力模糊、不稳定。

  2.隐形眼镜无法久戴。

  3.有异物卡在眼睛的感觉,有刺痛感、烧灼感或眼睛痒。

  4.眼屎呈黏稠状。

  5.短暂阅读或计算机工作后,眼睛就容易疲劳。

  6.眼泪减少、吹到风或油烟时,刺激角膜神经,反而会泪流不止。

  干眼症的原因

  原因很多,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泪水蒸发增加:长时间打计算机、阅读,会因太专注而导致不自主眨眼的频率减少,增加了泪水蒸发的速度;长期待在冷暖气房,室内湿度降低而没有补充水分,也加速眼泪蒸发。此外,戴隐形眼镜过久或眼睑方面的问题,例如:闭合不全、外翻等,也会影响泪液膜。

  2.泪水分泌减少:随着年龄增加,泪水分泌能力也走下坡,更年期前后的妇女则因贺尔蒙的变化,成为干眼症的好发族群;少部分患者是因自体免疫疾病,例如:干燥症、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产生干眼症;服用某些药物,如安眠药、镇静剂、抗组织氨或某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会减少泪液分泌。

  3.泪水成分不平均:如果患有严重的眼睑结膜炎、结膜结疤、化学性灼伤等,容易导致泪液膜里脂肪层、黏膜层的破坏而使其很不稳定、分布不均,导致干眼症。

  干眼症有年轻化趋势

  干眼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年轻患者增加不少,主要原因是用眼过度,如长时间使用计算机所致。

  市面上越来越多迷你计算机推陈出新,轻巧可爱方便携带,又随时可上网,深受年轻人喜爱。计算机族原本就比较容易有眼睛过敏、干眼症等症状,泪液的消耗速度更比一般人多3倍。如果戴隐形眼镜的计算机族又看小屏幕,视力退化情形会更严重。除了用眼过度、泪水分泌更少外,因隐形眼镜等于是带在角膜上,角膜被隐形眼镜挡住,缺少刺激、泪水分泌不够,十分伤眼。

  干眼症的缓解方法:

  a、中医治疗干眼症

  中医认为本病属“神水将枯”范畴。其治疗根据证候分为:

  一. 肺阴亏虚证

  眼干涩,灼热,畏光,频频眨眼,眼疲劳,视力下降,荧光素染色早期结膜上着色,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角膜上着色。舌质红,少苔。治法:滋阴祛风。加减地黄丸加减:生地、熟地、赤芍、丹皮、玄参、麦冬、防风、菊花、蝉蜕、甘草。

  二.阴津枯竭证

  眼干涩,灼热,畏光,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着色,舌质红,干燥无苔。治法:滋补肝肾。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白参、麦冬、天花粉、石斛、菊花、蝉蜕。

  针刺治疗

  一.取穴;承泣、攒竹、太阳、迎香、风池。每日1次,每次行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二. 取取穴;承泣、攒竹、太阳、迎香、四白、百会、少泽、后溪等。每日1次,每次行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此外,在使用电脑1小时左右,休息10分钟,眺望远方的景色或闭目做眼保健操,使眼睛得到休息。适当地活动身体,解除紧张,也是很有益的。

  b、针灸治疗干眼症

  自2004年在针灸经络门诊部开设干眼症专科门诊以来,经过临床的不断摸索,目前已经形成针刺配合拔罐疗法、耳穴贴压治疗干眼症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即先进行针刺治疗,留针20min,然后采用拔罐疗法,留罐5-10 min,最后进行耳穴贴压治疗。一般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获疗效。

  针刺主穴取晴明、攒竹、新明Ⅱ、太阳、四白、合谷、太冲、光明、三阴交、百会、风池。配穴: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瘀血内阻者加血海、曲池;湿热壅滞者加内庭、丰隆;气血亏虚者加足三里、关元;肝郁气滞者加内关、行间、神门。拔罐取大椎、肺俞、膈俞、肝俞、肾俞拔罐,留罐5-10 min,疏通脏腑气血。耳穴取神门、肝、肾、眼、目1、目2、皮质下,贴压磁珠,单耳贴压,双耳交替。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刺激4-5次,至耳廓发红发热为度。对于重度干眼症患者,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可取新明Ⅱ、太阳交替使用,选用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均双侧取穴,注射量每穴为1mL。

(编辑:杨星)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