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科学食鱼新观点

来源:[标签: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6-30 05:41:51 | www.chinesejk.com

  只有科学饮食才有益健康。时下饮食界对食肉流传这样的说法:“四条腿的不吃,两条腿的少吃,最好吃不长腿的。”“不长腿的”主要指鱼类。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有待进一步考察,但科学食鱼有益健康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近年又有不少正确食鱼新观点。

  煮鱼不宜早放姜:一般家庭煮鱼时总喜欢待油烧热后立即把生姜同鱼一起放入锅内爆炒,其实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因为不能把鱼腥味除净。鱼体被烧热后其浸出液中的蛋白质会阻碍生姜的去腥作用。所以,油热后应先放鱼,待鱼热到蛋白质凝固后再放生姜。

  鳝鱼不宜爆炒:人们爱吃脆嫩的鳝鱼片,在烹调时往往在锅内爆炒几下便急急忙忙出锅。这样做出的鳝鱼片虽然味道鲜美,但对人体健康不利。据检测,鳝鱼体内有一种叫颌口线虫的裹蚴寄生,鳝鱼片炒得半生不熟,寄生虫未死,进入人体半个月后会引起人体温度突然升高、厌食,同时在颈颌部、腋下及腹部皮下会出现疙瘩。这说明已感染颌口线虫,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螃蟹鳃、胃、心、肠不宜食:蟹鳃俗称“棉絮”,在蟹体两侧,形如眉毛,是呼吸器官,含有大量病菌和污物;蟹胃在蟹壳前半部,紧连蟹嘴,与蟹黄混在一起,含大量污物;蟹心在蟹黄与蟹油之间,有异味;蟹肠位于蟹脐中间呈条状,其内含有黑色污物。所以,上述蟹的器官不宜食用。

  鱼并非吃得越多越好:鱼的脂肪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故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保护视力、消除炎症颇有益处。但食鱼并非多多益善,研究发现,鱼的脂肪酸中含有20碳五烯酸,它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作用。长期过量食鱼,可使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如皮下紫癜、脑溢血等。

(编辑:邱老)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