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新妈妈产后忙着去健身

来源:[标签: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7-16 15:43:48 | www.chinesejk.com

  

  目前,沪上有越来越多的新妈妈成为健身中心的常客。通过3个月左右坚持锻炼,参加健身的产妇不少身材恢复到匀称、健美的少女时期。

  新妈妈走进健身房

  在健身房里看到张小姐时,并看不出她是刚刚“生产”完的新妈妈。张小姐欣喜地说,这都是健身后的结果。在小宝宝6个月后,她比原先发福了十几斤,女孩子时的衣服一件都穿不上。情急之下,张小姐开始猛吃减肥药,吃了一个疗程,人瘦了一圈,但只要天一热连路都走不动。在朋友的介绍下,她上个月到健身房去健身,刚开始时只是在跑步器上进行适应性训练,后来开始跳有氧操。张小姐感觉脂肪消耗明显加快。仅一个月的时间,肌肉紧了,体形健美多了。她表示说,虽然感觉跳操有时有点枯燥,但运动对产后身材恢复很有好处,她会坚持下去。

  由于产后体重增加了近10斤,腰上、臀部多了不少赘肉,从事网络工作的侯小姐想到了通过健身来解决这个烦恼。在孩子断奶后,喜欢运动的侯小姐每周和丈夫一起去健身中心健身,一次做120个仰卧起坐,跑20分钟的步,加上其它器械的练习,坚持了3个月,“我感觉减肥效果非常好,因为体重不仅恢复到‘生产’前的模样,体型也很健康。”侯小姐说,如今产妇产后到健身中心去减肥已不是新鲜事。三个月花费也就几百元,比起收脂、吃减肥药,花钱少,对健康好处更多。

  产后恢复不要操之过急

  为身材担忧常常让新妈妈产后急于减肥,有关专家指出:其实,这对母体和宝宝的健康都不适宜。

  仁爱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顾医生说,产妇的产褥期是正常的生理恢复期,由于身体较为虚弱,建议产妇至少要在产后三个月后开始运动。在饮食上,鼓励产妇尽量食补。含汤汁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的牛肉、鱼类等,含铁质、维生素的食物等,这些都是妈妈和宝宝日常必需的。不过,产后大吃大喝并不能让新妈妈充分补充营养,新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胃口进食。

  有着20多年的临床经验的顾医生说,产后的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产后半小时,产妇可以在家人的搀扶下开始下床排尿;3到4小时的充足睡眠后,产妇可以起床,近距离的走动,给孩子换尿布;一周后,产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始做保健操来活动四肢,便于加快血液循环。至于参加消耗体力的运动,顾医生建议说,时间宜晚不宜早。至少要在三个月后。最好是在断乳之后。

  新妈妈健身三个月后效果最好

  根据医生的建议,产妇产后恢复身材的最佳时期是在产后三个月,但还处于哺乳期的妈妈不用心急,断奶后的健身才对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有好处。

  资深健身教练也说,产妇恢复身材的最佳时期是在产后三个月,但产妇应在断乳后开始正常训练。因为产妇在月子期,身体比较虚弱,尤其是剖腹产的产妇,伤口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所以不提倡作剧烈的运动。

  但处于哺乳期的妈妈可以每天进行动作简单的适量运动,时间大约半小时,这对产后恢复很有好处。

  有几种运动方式可供新妈妈参考:

  一种是起踵运动,用于收小腿、腿部的肌肉,每天可做90下,分3组完成。

  一种是转肩运动,双手举着一块大毛巾前后摆动,间距根据手臂柔韧度自己调节。

  一种举腿运动,用于收下腹部肌肉。产妇可以平躺在床上,两腿弯着向上举90度,10个到20个一组,每天2到3次。

  一种侧腰运动,产妇侧躺在床上,双手抱头侧弯,收缩腰肌。

  还有一种是仰卧起坐,上身起90度,收缩上腹部的肌肉。

  对于断乳后的产妇健身,各种有氧、力量训练或是瑜珈、舞蹈等运动都可进行,但产妇不能心急,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适宜自己最好。比如30岁左右的新妈妈运动时心率如达到125次时,脂肪最容易消耗。一般,训练时健身教练会对新妈妈予以指导,先是要经过适应性训练,然后才开始加大运动量,第一个月效果就很明显,肌肉紧绷,第二个月是平衡期,一定要坚持,而到了第三个月,产妇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身材得到恢复。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