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透视亚健康的心理致因

来源:[标签: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7-31 10:15:23 | www.chinesejk.com

  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奢望无压一身轻的人,似乎是缘木求鱼!人类自呱呱落地后就有压力经验,压力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是适应与生存的自然机制,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的。现代生活节奏快,知识更新快,竞争激烈,社会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压力。

  人们希望跟上时代的步伐,想在竞争中获胜,就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即使一个人竭尽全力,他也不能保证自己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别人也会同样的努力、勤奋,甚至比自己的程度更甚。

  这种现实的和想象中的危险情景给人造成压力,持续的压力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许多临床经验和实验表明:一定压力下的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反应。1967年,霍尔姆斯(T.H.Holmes)和雷赫( R.H.Rahe)在美国对5000余人进行了关于生活事件(指造成人们生活上的变化、并要求对其适应和应付的社会生活情境和事件)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他们将当时美国人生活中常见的43项生活事件列成表格,把每一项生活事件引起生活变化的程度或达到社会再适应所需努力的大小,称为生活变化单位( life change unit, LCU),以此反应心理应激的强度。

  研究者认为,配偶死亡引起当事人生活变化的程度最大,所以规定配偶死亡的生活变化计量单位为100,其他生活事件的计量单位由每一位被调查者与前述标准对比参照自评,最后获得了被调查总体对43项生活事件自评的"生活变化单位平均值",并由大到小到大按次序进行排列,编制了一张包括43项生活事件及相应的生活变化计量单位的目录表,称为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SRRS)。

  霍尔姆斯对经历了不同事件的人进行多年的追综观察,认为生活事件与10年内的重大健康变化有关。如果在一年中,LCU超过200单位,则发生疾病的概率增高,如果LCU超过300单位,第二年生病的可能性达70%。

  研究应激反应的生理学家塞里(H. Selye)提出了一套应激理论。他将实验动物置于种种环境刺激下,发现这些动物体内产生特征性的生理、生化反应。他将这种见于各种刺激条件下的、涉及全身的反应,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

  他认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与刺激类型基本无关,它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故称作“非特异反应”。这种非特异反应是由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例如,身体局部发生感染时,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局部炎症,同时伴有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塞里将这种特异性反应称为“局部适应综合征”。

  如果局部刺激较弱,“局部适应综合征”就足以恢复机体的内稳态。如果刺激严重到足以影响全身,那就会引起“全身适应综合征”。

  故塞里认为,应激既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又是在某些情况下导致疾病的机制。他称这类疾病为“适应的疾病”。塞里用"全身适应综合征"来说明应激的生理反应,认为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警戒期,此时的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从而引起对抗或逃避反应,机体为应付应激源而动员能量。

  第二阶段是抵抗期,此时警戒期的反应消失,机体处在与应激源作长期抗衡的状态,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协调下,各系统均处于动员状态。研究者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能量储备,这些能量储备具有身心基础,用于应付各类应激。

  第三阶段是耗竭期,在此阶段,用来对抗应激的生理、心理能量已被耗竭,机体需要得到能量补充。慢性不良刺激,如一些紧张性工作可造成警戒与抵抗持续的状态,如果机体不再有可供动员的能量储备来对抗不良应激,则可导致严重的疾患。

  由此可知,长期的紧张、压力对身体、心理都是有负面影响的。能较好地控制压力,使其在强度或是时间上都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使身心得到必要的休息,以使能量得到补充,就可以减少患病的机会。

(编辑:杨星)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