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新鲜”春茶不宜新鲜喝

来源:[标签: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8-01 12:10:56 | www.chinesejk.com

春茶并不是春天最好的茶饮,尤其是不能喝过于新鲜的绿茶,否则容易损伤肠胃。中医学认为,春饮花茶好,因为这种茶可散发冬天积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茶,又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春天万物复苏,人却容易犯困,此时若沏上一杯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清除睡意,还有助于散发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长。

问题 1

茶叶越新鲜越好?

所谓新茶,是指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为求其鲜嫩,一些茶农在清明节前就开始采茶,这样的茶被称为明前茶;雨水节气前采的茶,被称为雨前茶。有些消费者以品新茶为乐,争相购买明前茶、雨前茶。其实,“茶叶越新鲜越好”的观点是一种误解。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是越新鲜越好,普洱茶、黑茶就是越陈越好,而追求新鲜的茶叶则为绿茶,但即使是绿茶也并非需要新鲜到现采现喝。

【解析】 新茶不能趁“鲜”喝

最新鲜的茶叶营养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含有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更不适合喝新茶。新茶会刺激他们的胃黏膜,产生肠胃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专家认为,一般消费者买回家的新茶最起码要存放半个月才能喝。

问题 2

菊花茶可随意喝?

泡饮菊花茶时,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冲泡即可。若是饮用的人多,可用透明的茶壶,每次放一小把,冲入沸水泡2—3分钟,再把茶水倒入数个玻璃杯中即可。如果加少许蜂蜜,口感会更好。

不过,味苦的野菊花最好不要饮用。有过敏体质的人如果想喝菊花茶,应先泡一两朵试试,如果没问题再多泡,但也不应过量饮用。此外,由于菊花性凉,体虚、脾虚、胃寒病者,容易腹泻者不要喝。一般情况下,菊花茶最适合头昏、目赤肿痛、嗓子疼、肝火旺以及血压高的人喝。

【解析】 喝菊花茶别加冰糖

喝菊花茶时,人们往往还喜欢加上几颗冰糖以增加口感。虽然菊花茶加冰糖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别加糖,应单喝菊花。脾虚的人也不宜加糖,因为过甜的茶会导致口黏或口发酸、唾液多。所以,对自己体质不了解的人喝菊花茶还是别加冰糖为好。

问题 3

花草茶混喝营养全?

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有诗赞:“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饮花茶不仅是一种乐趣,而且可以保健祛病,尤其是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者、肝病者、少女经期前后和更年期女性等都宜饮用花茶。

不过,花草茶虽然好,但是不要把这些花草混合在一起饮用,因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药用价值,还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选择。如果花的选择不当,不同功效的花茶混合在一块,不仅不比单一花茶好,而且还可能对身体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为人体的体质有个体差异,有虚实寒热之分,所以选什么花来饮用,用多少量,还需根据自身体质,或者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解析】 各种花草作用不同

即使是最常见的花,饮用时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以下介绍几种经常饮用的“特殊的花”及适应人群。

玫瑰花:性微温,具有活血调经、疏肝理气(对情绪有镇定、安抚)的功效。

红月季花:性微温,有活血调经的功效。因为玫瑰花和红月季花功效相似,也可以混合在一起饮用。

金银花: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止痛的功效,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常用。

中国槐:性寒,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还能软化血管。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因此,饮用花草茶前,最好找中医咨询一下,看看自己是何种体质,以便选择相应的花茶来日常饮用。

【喝茶禁忌】

每天喝10克茶

从医学角度上,人体一天需要的液体量,大概是1500毫升—2000毫升,除了你进食的时候会进一些液体,如果按1500毫升液体量来算,大概这样的茶杯8—10杯液体的量,根据茶叶的折算,一天大概10克左右的茶叶。

别喝隔夜茶

一般我们不太建议大家喝隔夜茶,因为隔夜茶有被一些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同时茶泡时间长了,一些致癌物质,残留的农药,也就都被泡出来了。

空腹别饮茶

空腹饮茶对胃肠有直接的刺激。另外空腹喝茶,会使消化液被冲淡、稀释,影响消化。同时空腹的时候,茶里边咖啡因等物质,容易被吸收,更容易导致这种茶醉的现象。

茶食有讲究

因为茶里面含有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所以在喝茶的同时,蛋白类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海鲜等,一般不建议和茶一起饮用。另外市面上绿茶偏多,由于绿茶茶性偏凉,若和水果等凉性食物一起食用,会对脾胃产生伤害。

(编辑:阳光)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