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中医病案【中医词典】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8-03 16:14:51 | www.chinesejk.com

  中医病案

  中医病案,古代称“诊籍”,又称“脉案”,目前称“医案”,是医生治疗疾病的客观记录。病案记录了病人的详细病情,包括现病史、过去史、家族史,以及辨证、诊断、治疗的全过程。是复诊、转诊或讨论病例的原始资料,也是统计疾病与研究疾病的重要资料。而且还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

  中医病案源远流长,《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的仓公二十多个病案,是现存最早的病案。这些病案记录了病情、诊断依据、治疗经过以及结果、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病案的记录,从而使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

  ◆ 病案内容

  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神,病案的内容应以四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等为重点部分。

  1.四诊部分 应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具体如实地记录下来,这些资料是辨证诊断的依据。要善于抓住病人的主要症状,有重点、有系统的记录,避免主次不分,轻重不分。对于一些有特殊意义的阴性症状或体征也要记录,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2.辨证部分 将四诊收集得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指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涉及的脏腑经络,阴阳虚实盛衰等,进一步辨明属何病何证,必要时还当与相似病证作鉴别,为治疗提供依据。

  3.立法部分 根据辨证得出的结论,进一步提出治法。立法必须与辨证结论相符合,病证有主次,或有兼证者,立法也要主次分明,务必与辨证丝丝入扣,为处方用药确立法则。

  4.处方用药部分 根据确立的治疗法则,进一步明确用何方治疗,或以某方为主加减治疗,或用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方剂可以成方加减,也可自己组方,制定新方。并写上每一味药物及剂量,先煎或后下等煎服法。用针灸治疗的要写明穴位,用推拿治疗的要写明手法。上述四个部分,务必做到理、法、方、药贯通。

  ◆ 病案要求

  1.书写病案态度要认真,内容要正确,时间要及时。住院病案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门诊病案必须当时完成。

  2.临床表现的描写要具体详细,内容要完整,精炼,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3.文字要通顺,字迹要端正,不得涂改、挖补、剪贴,一律要用钢笔书写。

  4.要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一致性,中医术语的表述一定要规范,要符合辨证论治的精神。

  5.病案结束时,医生一定要签全名,以示负责。

  ◆ 病案格式

  住院病案

  住院号:

  姓名性别

  年龄婚否

  民族籍贯

  职业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入院日期

  病史陈述者病史采集时间

  发病节气家属姓名

  1.问诊

  (1)主诉:用简炼的文字,记录病人自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症状,及其部位、性质、特点、时间等。

  (2)现病史:详细记录本次发病的时间、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伴有的其他症状,治疗经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既往史:记录以往患病情况。

  (4)个人史:个人的嗜好、喜恶、居住条件、妇女还应记录月经、婚育情况。

  (5)家属史:家属成员中的健康情况及已故成员的死亡原因。

  2.望诊 记录神志、气色、形态、舌象、发泽、排泄物等状况。

  3.闻诊 记录听到的异常声音与嗅到的异常气味等。

  4.切诊 记录脉象、皮肤的温度、压痛,触摸到的肿块,水肿压痕等。

  5.专科所做的检查 如外科、妇科等所作的特殊检查。

  6.辨证论治

  (1)中医辨证之依据。

  (2)分析病因病机。

  (3)治疗原则与基本方药,或其他治法,如针灸、推拿等。

  (4)护理等医嘱。

  7.诊断

  病证名(或兼夹证)。

  医生签名(全名):

  年 月 日 时

  8.住院病程录 每天记录患者的病情与治疗,包括病情的变化以及辨证论治的变动。

  门诊病案门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工作单位 就诊时间

  问诊:

  主诉:

  病史:

  望、闻、切诊:

  辨证分析:

  诊断;(病名后的括号内写证型)治法:

  方药:(方名、药物及剂量) 医嘱:

  医生签名(全名):

  年 月 日 时

(编辑:艾美丽)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人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090409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