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策略初探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8-12 08:59:23 | www.chinesejk.com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有调查表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缺乏实际生活的经验,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勇气和毅力,他们不善于适应周围的环境,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遇到生活中的新情况往往采取退避和依赖的态度,缺少探索的精神和积极性。有报道说当今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在一起谈论孩子时都纷纷表示孩子学习成绩倒挺理想的,大道理也会讲,就是不会做事,在父母眼里最简单易做的事情,却做不好或不会做。责问他,孩子却有理由问父母:“你们现在要求我会这会那,嫌我不会做,可是在我想学做事的小时候,你们教我做了吗?” 新闻也常报道什么天才少年考上名牌大学,在生活上不能自理,难以适应校园生活,被退学在家;也曾报导一高中生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由他父母接送,可有一天父母忙于事情忘记来接孩子,这位高中生就露宿街头;还有父母“陪读”的大学生,家长为了照顾孩子的生活,辞去当地工作,陪孩子到异地就读,租房帮他洗衣做饭、有的甚至要帮他洗脸、洗脚等,孩子只管念书,问家长“为什么要这么累?”“没办法,他不会呀”。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也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表面上看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其实根源还是在父母。孩子小时候,父母总想等孩子长大了再做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外面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孩子在幼儿时期,都有学习做事的愿望和积极性,也具有做事的身体条件,如果此时父母(也包括其他长辈)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既顺理成章又事半功倍。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有专家取样调查数据表明在家中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占的比例非常小,在取样的幼儿中只占5%,有15%的幼儿处于较强水平;而有60%的幼儿处于一般水平,他们在家时入厕、盥洗、睡觉等方面都需要成人一定的帮助,衣服较多时也不能独立穿脱衣服,大多数幼儿不会叠衣服、被子,有一半以上的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而且存在着20%的幼儿在家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家长包办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严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总体而言,幼儿自理能力现状是比较差的。那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忙,教育任务全依赖于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等祖辈们。这些家长虽然明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往往

因自己工作忙,事情多,长辈又非常愿意帮助,于是把对孩子教育引导的任务交给了长辈们,自己只是偶尔关心一下。而我们的长辈对于自己孙子孙女都是十分宝贝的,他们对于孩子的要求往往是百依百顺,什么事情都不要孩子自己动手,因此,这些孩子往往过着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就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尤其之差。我班刘淇佳小朋友就有这现象,她在家吃饭都是奶奶喂,造成在园就餐时,自己不动手,只等老师喂,不喂就不吃,有时她奶奶到中午还特地跑到园喂她,一边喂还一边说:“我就知道你吃不来,如果不吃饭,饿坏了怎么办?”对这现象,弄得老师可真哭笑不得。

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家长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如:家长看到孩子穿衣服有困难时,不是采取帮助引导孩子正确穿衣服,而是直接代替孩子帮他穿好,因为他们怕麻烦,与其教他怎样穿,还不如直接帮他穿好来得省时省力多了。他们不知道自己省了麻烦,却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错过了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时机。
三、另外,也有这样一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如:孩子刚学会穿衣服、做事情时兴致非常高,但也常常出错,如衣服穿反了、饭菜吃一桌子都是、倒垃圾时洒一地下等等,家长没有积极的给予帮助引导、鼓励,而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造成孩子害怕做事,对做事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家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口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吃饭了,妈妈会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那我们可通过故事“我是乖宝宝”“好孩子”“我长大了”等,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让幼儿判断对与错,通过分辨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他学谁,为什么?学什么?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又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二、其次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情的,都是由成人教了从不会到会的。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要先将动作的要领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如果配上富有童趣的歌谣效果更好。比如:学习漱口时,配上歌曲《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教给孩子洗手的方法,配一些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指间搓搓、小手洗个澡、用力甩一甩!”又如,孩子学习叠裤子时,可说“两个好朋友(裤腿)要互相拥抱,并一起弯弯腰”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和游戏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那么如何提供给孩子各种练习的机会呢? 我们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小便、洗手、喝水时,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的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我们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我们提供雪花片、积木以及扣纽扣、夹夹子、给动物喂食等,让孩子练习搭雪花片、积木、扣纽扣、拿调羹等动作来训练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又如孩子爱玩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常以“我是妈妈给宝宝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角色工作来给娃娃喂饭、洗脸、梳头、穿衣服、整理床铺等,我们再帮助幼儿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让幼儿从小掌握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从而促使幼儿在实践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四、开展适当的自理能力比赛,在竞争之中促自理。

我们知道幼儿小肌肉群处在发育中,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比较差,于是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如举行“穿衣比赛”、“夹豆比赛” “穿鞋子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找朋友”的游戏,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茶杯、毛巾:首先为幼儿准备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小标记,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标记,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然后根据手中的标记去寻找自己的茶杯和毛巾,先找到的幼儿给予表扬。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教给幼儿如何正确洗手,并用毛巾把小手擦干。这样,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这些生活技能,在活动中感受比赛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五、给孩子肯定,树立其信心。

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品尝成功快乐,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一天下午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象往常一样自己忙着脱衣服,李思思穿了一件套衫,我在远处只见她按照我说的脱衣服的步骤使劲地脱着,但是好象脱不下。于是,我走上前鼓励思思说:“思思,你一定能行的,老师相信你,象上次老师告诉你的那样脱,先脱袖子,然后再把衣服从头上脱下去。”思思听我这么一说,就开始脱起来。两只袖子脱下来了,但由于衣服领子有点小,把衣服从头上脱下来,好象有一定的困难。看思思有点泄气,我就旁边给她加油,旁边几位小朋友看了,也一起来给她加油。于是思思信心十足,用力往上一拉,哇,终于思思自己把衣服脱下来了,我和旁边几位幼儿都给她拍手,思思开心极了,睡觉的时候我还看见她粉红色的笑脸蛋上露着甜甜的微笑。所以当孩子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已成为一种非常必要的方面。调查数据表明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非常能干,是老师的小帮手,而在家里却连吃饭都要大人喂。针对这些孩子的“两面性”行为,我们要注重做好家长工作,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谈,利用电话联系、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除了在幼儿园加强锻炼以外,在家也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帮助孩子形成在家、在幼儿园表现一致的好习惯。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