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我的BABY视力

来源:华人健康网 | 发布时间:2011-08-15 19:20:49 | www.chinesejk.com

  

  很多家长想知道,婴幼儿的视力到底是在何时发育完成的?是不是年纪越小视力就越好呢?婴儿有哪些常见的先天性眼疾,该如何及早发现,趁早治疗?

  婴幼儿视力发展

  事实上,从出生至满月的新生儿,视力仅可见到人或物体在眼前移动。 8个月左右视力达到0.1,1岁时约为0.2—0.3,2岁时是0.4—0.5, 3岁在0.6左右,4岁上升至0.8,5— 6岁就平均可达1.0。当然,根据小孩发育、体质的不同,有些小孩可能会发育得较快,3岁时视力就可达到 1.0。一般而言,3周岁以前的最佳矫正视力要是未达到0.8,孩子就会有弱视的危险。

    由于婴幼儿尚无法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感觉,做父母的又该如何知道哪些症状可能是视力不佳的表现呢?大致上,若6个月大的婴儿无法稳定注视目标(例如不会凝视父母的眼睛、不会注视吸引他的玩具)、无法追随移动的物品(例如无法追随移动的玩具),1岁左右的幼儿无法正确判断想要拿取物品的距离,父母就该注意到孩子的视力是否有问题。

    另外,也可从外表上判断婴儿是否会有视力问题。如,若有眼睑下垂(遮蔽,1哇弱视)遮住了瞳孔、眼球(瞳孔)呈白色反光(先天性白内障)、眼球震颤(先天性眼疾)、眼位不正(固定内斜或外斜)等,都是视力可能受损的表现。

    婴儿常见的先天性眼疾先天性青光眼原因

  不一定和遗传有关。有50%—70%的概率是个别单独发生的,约每一万个新生儿中会有一个,而且70%是双眼发病。

    症状

  婴儿有十白光、流眼泪、常闭着眼睛等反应,并且眼睛显得非常大,俗称“牛眼”。尤其是角膜(黑眼珠),几乎有成人的大小。所以若是婴儿的黑眼珠太大,不是透明发亮,而是混浊且非常十白光、会流泪,父母就要怀疑孩子是否有先天性青光眼。

    治疗

  在病症初期即进行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否则因眼压过高而造成视神经损害,就会导致孩子双眼失明。治疗的方式大多采取手术治疗,且愈快愈好。通过手术将前房角切开或者小梁切除,使房水排出通畅,降低眼压,以减少对视神经的损害。

    一般而言,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好。

    通常白内障多发于老年人,因年纪的关系使水晶体混浊而造成视力恶化。但在婴幼儿时期也会出现白内障问题,主要是水晶体呈现混浊的状态,影响光线的进入。

    由于婴幼儿时期是视力发育最重要的阶段,所以若是没有及早发现和适当处理,婴儿的视觉功能将无法挽回。

  原因先天性白内障:多由于遗传因素,或母亲在怀孕期间,尤其是前3个月受到梅毒、德国麻疹、腮腺炎、水痘等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造成胎儿白内障的产生。

  后天性白内障:包括外伤、新生儿代谢疾病(例如糖尿病、副甲状腺功能不足等)、全身性疾患(例如唐氏症,Marfan Syndrome)也常会并发白内障。

  

    症状

  水晶体混浊情况严重,在散大的瞳孔中可见白色不透明的反光。因此,父母若是发现孩子的瞳孔反射不是黑色而是呈现白色,眼睛带有斜视,或伴有眼球震颤、眼球无法固定注视外物并跟着移动等现象,就要多加注意。因为这代表着孩子的视力有问题,需要及早检查就医。

    治疗

  主要取决于白内障的混浊程度及对视力的影响。如果先天性白内障程度严重(完全混浊),就会阻碍光线进入眼睛,妨碍视力的发育,应尽早手术。一般在出生后6~8周即可进行手术。

    预防

  由于先天性白内障与母亲在孕期的感染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妊娠期避免感染,以及胎儿出生后的检查是基本预防之道。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有些婴儿因鼻泪管尚未畅通,泪水会无法排出,因此造成眼泪汪汪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常有眼屎等分泌物产生。

  原因

  婴儿的鼻泪管尚未畅通。症状流泪,有时眼角会出现有颜色的分泌物。

    治疗

  通常按摩婴儿的内眼角至鼻根处会有所帮助。如果按摩方法正确,但症状仍未获得改善,就应考虑用探条将其打通。不过,大部分病童经由正确的按摩,都可解决鼻泪管阻塞的问题。

  弱视

  弱视是指眼球无器质性上的病变,视力也无法用眼镜加以矫正到正常的标准。屈光不正、斜视都是造成弱视的主因。由于6周岁前是矫正弱视的黄金时期,因此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斜视症状

  患者的眼睛可自由转动,但是两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当一只眼睛注视目标物时,另一只眼睛就会偏离。这种不因注视方向或注视眼而改变的情形,称之为“共同性斜视”。

  分类&治疗

  共同性斜视又可分为“共同性内斜视”和“共同性外斜视”。共同性内斜视: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上可分为调节性内斜视和非调节性内斜视。

  周节性内斜视:病童多带有高度远视,在看近物时须更多的调节,因此父母会发现病童在看近物时内斗得更厉害,这种有高度远视的调节性内斜视,配戴正确度数的眼镜矫正后会获得改善。

  非调节性内斜视:最常见的是先天性斜视,常出现在6个月内的婴儿身上,且偏斜的角度很大。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接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及获得立体视觉。

  共同性外斜视:比共同性内斜视少见,临床上可分为固定性外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固定性外斜视:可分为先天性或因手术后产生。

  间歇性外斜视:常因精神不集中、疲累等情况发生眼位外移。这样的病童常常在阳光下会眯起一只眼睛。治疗方式须先治疗弱视,再以手术矫正眼位。

  

(编辑:蔡旭旭)

(免 责声明:本站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系网络转载,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 代表 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立 即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Array )
    {tag_内容页相关信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联系 | 频道合作
Copyright © 2009 chinese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QQ:687583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闽ICP备2021013144号